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昔日主人今法从,空留伟观古城隅。邦人指点思遗爱,我亦先生屋上乌。
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阕。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明发叶榆城,瞑逗兰津渡。超忽类飞翰,往来如织路。
仆痡马亦黄,簪短带复长。天高行谁问,日暮坐自伤。
鸿飞畏逢罗,虎饥正出柙。寒流泚玄冠,凉风吹白帢。
子有负俗累,予乃投荒人。暌形而比影,异习仍同尘。
晤言能几朝,契阔还叠夕。浪迹苦难并,嘉会良易掷。
翻忆在滇海,翻思在连然。嬥歌花馆醉,清梵云房眠。
丹荧耿遥夜,乌臼聒五晓。相望不可晨,咫尺限云杪。
长春先生好吹笛,吹之裂尽华山石。一笛持来只一吹,岁用琅玕数千尺。
一吹即复投岩中,笛与人间制不同。人间不见长春笛,惟闻笛声满碧空。
仙人自古重音响,吹使乾坤气清爽。一曲中和致太平,遗音千载穿云上。
我向先生石室栖,每寻长笛临回溪。愿作仙人笛弟子,朝朝吹彻云台西。
与君别江树,十年滞行迹。忍使田园苑,可怜秋水碧。
道远梦何繇,雁促音难绎。一朝顾柴关,白云惊艳客。
涧松青若故,野人贫似昔。午饭供新葵,晚香论《周易》。
早梅覆屋红,积雪映峰白。一溪鸟语溶,四壁琴书泽。
任运有虚舟,放閒无火宅。相对绿樽开,起舞南山石。
心胸欲闳肆,意气要恢张。力可弘吾道,方能大此堂。
帘开容燕入,庭阔受花香。于以警为学,非惟志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