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溪舟行

两岸青山倒影浓,一江秋色两山中。扁舟不怯溯流水,天意借人帆上风。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于田叔,得魏尚于冯唐,闻黄霸之明审,睹汲黯之简靖,拜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

  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日在天无二,明明夏盛时。到今虽可爱,非火孰能为。

谩把薰弦语,难禁坐甑炊。未应火杯水,能沃九华枝。

王屋飞犹在,昆冈事可知。未须频梦灶,倏忽看崦嵫。

之北,遂作此曲
记横笛、玉关高处。万里沙寒,雪深无路。破却貂裘,远游归后与谁谱。故人何许。浑忘了、江南旧雨。不拟重逢,应笑我、飘零如羽。
同去。钓珊瑚海树。底事又成行旅。烟篷断浦。更几点、恋人飞絮。如今又、京洛寻春,定应被、薇花留住。且莫把孤愁,说与当时歌舞。
避暑佳人不著妆。水晶冠子薄罗裳。摩绵扑粉飞琼屑,滤蜜调冰结绛霜。
随定我,小兰堂。金盆盛水绕牙床。时时浸手心头熨,受尽无人知处凉。
年老逢春犹解狂,行歌南陌上东冈。
晴云高鸟各自得,白日游丝相与长。
草色无情尽眼绿,花林多思袭人香。
吾侪幸免簪裾累,痕饮闲吟乐未央。

渐觉凉风入,轩窗自亦幽。漫能持麈尾,终忆钓槎头。

故我从添老,愁予不为秋。新醅知熟未,衰谢若为酬。

楼上灯深欲闭门。梦云归去不留痕。几年芳草忆王孙。
向日阑干依旧绿,试将前事倚黄昏,记曾来处易消魂。

独衔君命出神州,吴楚青山马上游。千里关河分禹贡,百城烟水入闽秋。

镜湖乡梦浮仙棹,钟阜归期忆凤楼。闻道星轺明且别,王程犹恐久淹留。

佳人怨别碧云期,词客高僧亦□□。□得清光粲成绮,江淹能拟惠休诗。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白发不少假,转眼春复秋。

人生妄自必,殁后真贻羞。有歌在座侧,有酒盈金瓯。

不乐徒自械,不饮空自囚。一室有代谢,宁为他人谋。

木脱百草枯,此君有贞节。独于岁寒时,居然傲霜雪。

忽忽光阴逆旅身,祭诗此夕话艰辛。频闻爆竹千家响,又换桃符一度新。

粢饵甑炊寒具品,椒花瓮酿隔年春。老夫疏懒浑无事,随例衣冠拜岁辰。

寿随百礼洽。
庆与三朝升。
惟皇集繁祉。
时福互相仍。
申锡永无遗。
穰简必来应。

避世寻幽境,逃名爱息机。帘开山作障,堤束水流矶。

垂柳当檐荫,盘槐绕户围。香清兰欲茁,茶熟笋初肥。

钓可供鲂鲤,蔬方采蕨薇。处安随艮背,居静戒咸腓。

皋庑差堪托,卢堂得所依。吾生怅漂泊,乐此玩馀晖。

回环流水漾晴波,一叶扁舟逸兴多。
寄语游人恣观览,丰年相与乐中和。
淮河一道达清河,如此风波可奈何。
东岸沙崩西岸长,南船来较北船多。

茧面新乾带露揉,春回斗帐伴吟愁。残年已办蒙头过,风雪从教打戍楼。

溪上微波起谷纹,凉飔不断快馀醺。飘飘弄袖疑轻举,馥馥吹花得细闻。

但羡园林今地主,焉知弓剑旧将军。功名兴尽从吾好,白首安闲少似君。

穷山别有径,开凿自何年。四面松云岭,一村烟水田。

品茶尝谷雨,烹笋挹溪泉。到处苔茵绿,趺跏听杜鹃。

孤城如斗酌溪滨,极望茫茫一黯神。废垒烟空栖白骨,寒芜日落吊青磷。

何来越子三千甲,只负田横五百人。岂有桃源堪避世,几村烟水尚迷春。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