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云朵轻轻飘,月色微微亮,二更天时从酒醉中醒来,船刚开始出发。回头遥望京口,孤城已经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气当中。记得喝酒时欢歌笑语的场面,不记得上船时的情景。

酒醒后头巾偏斜,扇子坠落,藤床格外细腻,连身子都快挂不住了。一觉醒来,梦中的幽静无人可倾述,此生的飘荡什么时候才能休止呢?家住西南眉山,却经常向东南道别。

注释

醉落魄:词牌名。即《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京口:古城(今江苏镇江),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

二更:又称二鼓,指晚上九时致十一时。

孤城回望苍烟合:孤城,指京口。苍烟,灰蒙蒙的雾气。此句意为回头遥望京口,孤城已经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气当中。

巾偏扇坠藤床滑:巾,指头巾。此句与下句都是描述词人醉酒后的形态。酒醒后头巾偏斜,扇子坠落,藤床格外滑腻,连身子都快挂不住了。

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所以说“西南”。他这时正任杭州通判,经常来往于镇江、丹阳、常州一带,所以说“东南别”。此句写作者仕宦漂零。

赏析

  上片写月色微微,云彩轻轻,二更时分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听着咿咿呀呀的摇橹声,船家告诉他,船刚开。从船舱中往回望,只见孤城笼罩一片烟雾迷蒙之中。这一切仿佛做梦一样。景和情的和谐,巧妙地烘托出了醉醒后的心理状态。

  下片承上,描写醉后的形态。他头巾歪一边,扇子坠落舱板上,藤床分外滑腻,仿佛连身子也挂不住似的。“巾偏扇坠藤床滑”,短短七个字,就将醉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词人终于记起来了,他刚才还真做了个梦。但天地之间,一叶小舟托着他的躯体迷蒙的江面上飘荡,朋友亲人们都已天各一方,向何人诉说呢?词人不禁有些愤慨了,这样飘荡不定的生活几时才能结束呢?最后两句,点明了词人心灵深处埋藏的思乡之情。但他究竟做了个什么样的梦,词中依然未明说。

  词中写月色朦胧,云彩轻柔。在二更时分,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发现自己正在一只刚刚出发的小船上。从船舱中向来路望去,只见一座孤城笼罩在烟雾迷蒙之中,似梦如幻,歌宴的场景仍在目前。如今醉了,头巾歪在一边,扇子掉在船板上,藤床湿腻,仿佛连人也要滚落下去了,真是醉了。忽然记起来,刚才做了个梦。想把梦境说给人听,身边却无人可说。一叶小舟载着自己在迷蒙的江面上漂荡,不知道漂到何时才能止歇。自己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像这只小船一样,飘飘荡荡,身不由己。何时才能安稳下来呢?何时才能够回到四川老家呢?苏缨评论说,上片最后两句“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呼应下片最后的“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修辞魅力。“歌”与“归”构成一对矛盾,象征着仕进与隐逸;“西南”与“东南”也构成了一对矛盾。这既是写实—因为苏轼是蜀人而游宦江南,故有此语;这也是象征—西南家乡象征归隐,东南游宦象征仕进。四句话,充满了矛盾对立,也含有了表层与深层的多重含义。

  这首词,语言平易质朴而又清新自然,笔调含蓄蕴藉而又飞扬灵动,感伤之情寓于叙事之中,将醉酒醒后思乡的心境表现得委婉动人,使人领略到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词中情景交融,描述了舟中酒醒后的心境,表达了对仕宦奔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冬,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苏轼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在王安石当政的时候被屡屡外放,此时在杭州已经任满三年。苏轼在杭州任满三年,要转任密州太守,在离开京口的时候做了这首《醉落魄》,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修持百法过半百,日往月水心更坚。床上水云随坐夏,
林西山月伴行禅。寒蜩远韵水窗里,白鸟斜行起砌边。
我爱寻师师访我,只应寻访是因缘。
劝君莫望楚云飞,一片云飞两泪垂。
去岁尚传鸿雁信,今年空念鹡鴒诗。
大刀折处心尤苦,半臂添来体更羸。
鼓笛谩将厅事聒,谁知里面有人悲。
一樯悬五两,此日动归风。客路抛湓口,家林入镜中。
谭馀云出峤,咏苦月欹空。更若看鳷鹊,何人夜坐同。
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角上,画此一猕猴。

旧与张常侍,同吟《桂树歌》。重来松鼠大,相对渚禽多。

花气侵衣袖,茶烟隔薜萝。终焉遂疏懒,白首问渔蓑。

独树閒堂少四邻,东风黄鸟唤行人。若教飞上龙池柳,还忆家林薜荔春。

湿云黏似絮,关山冻合,风色偃貂裘。玉楼寒起粟,知是仙人,咫尺驾银虬。

黄昏漠漠,窗影黑、思挂帘钩。谁剪碎、明河冰水,一夜下皇州。

还愁。孟婆潦倒,滕六商量,怕梅花孤瘦,又化作、轻烟薄雾。

缭绕枝头,五更错认虚生白,最分明、碧落清幽。成独笑、飞琼毕竟迟留。

花稀叶艳蘪芜芳,皇皇溥原修且将。阳浮野旷云飞扬,风沙眯目熯气黄。

禽兽阻饥狐在梁,兴言送君还故乡。牵袂欲别立徬徨,延视极骋中自伤。

缔交心违隔肝肠,尔去孰予共杯觞。兰桡桂枻文荔樯,逝哉汗漫凌洪洋。

安能假翼东南翔,何人赠君紫玉珰。又何赠之云锦裳,永言嗣兹无我忘。

春末夏之首,恒雨连数旬。吾土异高低,高者下种匀。

沟车挂梁壁,妇子纺以纫。但俟水势减,耘耔及良辰。

低者沦江湖,波涛浩无垠。鸡犬悉上屋,举家寄河唇。

相去数十里,彼此殊越秦。苦乐宜均被,譬如人一身。

半体虽独活,偏枯为不仁。所以君子心,溥遍无涯邻。

忧喜不以己,四海熙阳春。

三载食君贫,严霜六月侵。但能留一剑,何惜抱孤衾。

镜里花如貌,人间石比心。羞他机下妇,含笑为黄金。

义当灰骨答君宽,身愧完名拂母欢。初度先成垂老别,南音岂作等闲弹。

恋闱恍惚寻残梦,继血潺湲出寸丹。但得生还重聚首,风光不为暂离阑。

岑寂禅扉启昼关,公馀为会一开颜。高台面垒包平野,老柏参天碍远山。

花去春丛蝴蝶乱,雨匀朝圃桔槔闲。徘徊轩槛何时下,直待前枝倦鹊还。

眼波横秀。乍睡起、茸窗倦绣。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劝花休瘦。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玉堂阴合冷窗纱,雨过银泥引篆蜗。萱草茙葵俱不见,蜂声满院采槐花。

寄鉴湖诸友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赠琵琶妓王氏

舞腰回雪脸舒霞,席上人如画。压柳欺梅旧声价,弄琵琶.风流不似明妃嫁。金樽翠斝,玉纤罗帕,同醉凤城花。

忆疏斋学士郊行

飞梅和雪洒林梢,花落春颠倒。驴背敲诗暮寒峭,路迢迢,相逢不满疏翁笑。寒郊瘦岛,尘衣风帽,诗在灞陵桥。

春思

倚阑花影背东风,暗解清宵梦。舞扇歌衫与谁共?恨忡忡,一春愁压眉山重。灯花玉虫,罗屏金凤,残月小帘栊。

鉴湖夜泊

鉴湖一曲水云宽,鸳锦秋成段。醉舞花间影零乱,夜漫漫,小舟只向西林唤。仙山梦短,长天月满,玉女驾青鸾。

离情

几场秋雨老黄花,不管离人怕。一曲哀弦泪双下,放琵琶,挑灯羞看围屏画。声悲玉马,愁新罗帕,恨不到天涯。

山中

一方明月杏花坛,剑气霞光烂。回首蓬莱自长叹,佩秋兰,黄精已够山中饭。劳心又懒,干名不惯,归伴野云闲。

夜宴二首

砑金罗扇当花笺,醉草湘妃怨。曲曲阑干锦屏面,小壶天,花花按舞六幺遍。寒玉响泉,香风深院,明月十三弦。

翩翩白鹭伴诗癯,船系青山暮。一曲瑶筝写幽素,夜何如?飞吟亭上神仙路。琼楼玉宇,白云红树,月冷洞庭湖。

玉山草堂趣绝殊,风烟白日路萦纡。寄诗未答高常侍,簇马或迎严大夫。

花径埽晴当晚雪,桤林移雨接春湖。主人结搆知幽寂,还约看山傍酒壶。

杉风振旅尘,晚景藉芳茵。片水明在野,万花深见人。
静依归鹤思,远惜旧山春。今日惜携手,寄怀吟白蘋.
胡虏凭陵甚,长驱青海边。
携家遭困顿,忧国愤迍邅。
不省岁月换,徒惊花草鲜。
到头苏息否,洒泪问苍天。
一章何罪死何名,投水惟君与屈平。
从此蜀江烟月夜,杜鹃应作两般声。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