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云朵轻轻飘,月色微微亮,二更天时从酒醉中醒来,船刚开始出发。回头遥望京口,孤城已经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气当中。记得喝酒时欢歌笑语的场面,不记得上船时的情景。

酒醒后头巾偏斜,扇子坠落,藤床格外细腻,连身子都快挂不住了。一觉醒来,梦中的幽静无人可倾述,此生的飘荡什么时候才能休止呢?家住西南眉山,却经常向东南道别。

注释

醉落魄:词牌名。即《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京口:古城(今江苏镇江),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

二更:又称二鼓,指晚上九时致十一时。

孤城回望苍烟合:孤城,指京口。苍烟,灰蒙蒙的雾气。此句意为回头遥望京口,孤城已经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气当中。

巾偏扇坠藤床滑:巾,指头巾。此句与下句都是描述词人醉酒后的形态。酒醒后头巾偏斜,扇子坠落,藤床格外滑腻,连身子都快挂不住了。

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所以说“西南”。他这时正任杭州通判,经常来往于镇江、丹阳、常州一带,所以说“东南别”。此句写作者仕宦漂零。

赏析

  上片写月色微微,云彩轻轻,二更时分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听着咿咿呀呀的摇橹声,船家告诉他,船刚开。从船舱中往回望,只见孤城笼罩一片烟雾迷蒙之中。这一切仿佛做梦一样。景和情的和谐,巧妙地烘托出了醉醒后的心理状态。

  下片承上,描写醉后的形态。他头巾歪一边,扇子坠落舱板上,藤床分外滑腻,仿佛连身子也挂不住似的。“巾偏扇坠藤床滑”,短短七个字,就将醉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词人终于记起来了,他刚才还真做了个梦。但天地之间,一叶小舟托着他的躯体迷蒙的江面上飘荡,朋友亲人们都已天各一方,向何人诉说呢?词人不禁有些愤慨了,这样飘荡不定的生活几时才能结束呢?最后两句,点明了词人心灵深处埋藏的思乡之情。但他究竟做了个什么样的梦,词中依然未明说。

  词中写月色朦胧,云彩轻柔。在二更时分,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发现自己正在一只刚刚出发的小船上。从船舱中向来路望去,只见一座孤城笼罩在烟雾迷蒙之中,似梦如幻,歌宴的场景仍在目前。如今醉了,头巾歪在一边,扇子掉在船板上,藤床湿腻,仿佛连人也要滚落下去了,真是醉了。忽然记起来,刚才做了个梦。想把梦境说给人听,身边却无人可说。一叶小舟载着自己在迷蒙的江面上漂荡,不知道漂到何时才能止歇。自己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像这只小船一样,飘飘荡荡,身不由己。何时才能安稳下来呢?何时才能够回到四川老家呢?苏缨评论说,上片最后两句“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呼应下片最后的“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修辞魅力。“歌”与“归”构成一对矛盾,象征着仕进与隐逸;“西南”与“东南”也构成了一对矛盾。这既是写实—因为苏轼是蜀人而游宦江南,故有此语;这也是象征—西南家乡象征归隐,东南游宦象征仕进。四句话,充满了矛盾对立,也含有了表层与深层的多重含义。

  这首词,语言平易质朴而又清新自然,笔调含蓄蕴藉而又飞扬灵动,感伤之情寓于叙事之中,将醉酒醒后思乡的心境表现得委婉动人,使人领略到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词中情景交融,描述了舟中酒醒后的心境,表达了对仕宦奔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冬,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苏轼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在王安石当政的时候被屡屡外放,此时在杭州已经任满三年。苏轼在杭州任满三年,要转任密州太守,在离开京口的时候做了这首《醉落魄》,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可人想见倚庭干。嚼句有甘酸。休问沈腰潘鬓,何妨岛瘦郊寒。时光转眼,兔葵燕麦,潘是看看。谁念衰翁衰处,春衫晚际尤单。
十亩春畦两眼泉,置来应得弄潺湲。
三年谪宦供厨菜,数月朝行赁宅钱。
空媿先师轻学圃,未如平子便归田。
此身久畜耕山计,不敢抛官为左迁。
年来如抛梭,不老应不得。(以下见《纪事》)。
花眼绽红斟酒看,药心抽绿带烟锄。(赠友人下第闲居)
颠狂楚客歌成雪,媚赖吴娘笑是盐。
荷翻紫盖摇波面,蒲莹青刀插水湄。
烟黏薜荔龙须软,雨压芭蕉凤翅垂。(二联并百韵,
山居诗所存,不见其全)
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见《说郛》)。
锄药顾老叟,焚香呼小青。(见陈继儒《珍珠船》)
遗却白鸡呼喌喌。(见《野客丛谈》)。
五通本是佛家奴,身著青衣一足无。(寺宿为五通所挠作。
以下见《海录碎事》)
天边有仙药,为我补三关。
世人谁不爱年长,所欲皆非保命方。
但看日及花,惟是朝可怜。(《槿花》)。
池塘已长鸡头叶,篱落初开狗脊花。(赠临平湖主人)
出路船为脚,供官本是奴。(《赠盐官主人》)
一言感著热铁心,为人剑下偷青娥。(《老侠词》)
青鬓丈人不识愁。

寂寞空江上,渔舟起暮烟。明湖天际阔,落日雾中圆。

宿鹭毛衣洁,归鸦羽翼联。故山千里隔,怅望一悽然。

玉果金柈码碯觞,春坊传令赐云浆。雪中上马浑如梦,一片飞来醉面凉。

鉴湖挥手十年余,里社谁寻旧草庐?今日相逢皆后乘,高风端不为长裾。

皋比暂向龙门设,麈尾聊从虎帐舒。惆怅君归当雨雪,故园梅信复何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古人聊自遣,此语总非真。
学问多奇字,观书少斫轮。
何时策杖屦,共醉秣陵春?

芦根渺渺望无涯,雁落圆沙几点排?
明月堕烟霜着水,行人今夜宿清淮。

群石壅水成哀湍,五里之地凡三滩。
船如走丸势不住,力适万弩云涛盘。
门窗掩塞怕飞浪,已倒床座翻杯槃。
长年三老色自落,捩眼不敢窥波澜。
捎涡撇漩出九死,众命幸免鱼鳖餐。
须臾出缆系高岸,竞以好语相尉安。
是时左右有观者,应亦为我心曾寒。

一夜风雷喧海角,先生方枕曲肱眠。蜉蚍大树人徒撼,太华中峰自不偏。

岂有酖人大叔子,莫将朋党论伊川。庐山绝顶真无有,请看公来屋数椽。

眼明渐见天涯驿,脚力将穷地尽州。

掺袪一别小湘东,半月孤帆趁下风。滚滚湘流期到海,此情何地有终穷。

浈阳汇清深,两岸山千寻。倒景覆东壑,返照他山林。

野筱摇壁动,山芭弄风吟。悄然兴我思,愧负泉石心。

南冈挂鹿冠,长流濯尘襟。

开遍南枝鄂绿房,虚斋坐对挹清香。春浮髯颊杯中物,寒涩笙匏腹内簧。

诸子客梁文最盛,两生在鲁学尤长。轺车趣召趋天禄,赐食从容得屡尝。

闻道君王忆月卿,徵书蚤晚到山城。可知昨夜东风起,碧玉峰头鹤梦惊。

半生长以客为家,罢直初来瀚海槎。始信人间行不尽,天涯更复有天涯。

啼鸠一声何处。芳草绿迷归路。风暖日初长,午倦倚栏无绪。

春去。春去。门掩落花红雨。

楼台一簇水中央,放棹蓉湖野趣长。山色扑窗新翠活,涛声撼槛晚风凉。

千家灯火迷华月,四面檐铃语夕阳。绝妙画图谁写得,凭栏惜少芰荷香。

缩头只可藏山谷,出得山来却不堪。
若谓利生开佛见,这般恶口不如缄。

此船何事架岩隈,不遂浮槎八月来。莫是飞仙无所用,乘风有路到蓬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