鸤鸠

先秦·佚名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七个细心哺食。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仪容端庄始终如一。仪容端庄始终如一,内心操守坚如磐石。
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嬉戏梅树枝间。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他的腰带白丝镶边。他的腰带白丝镶边,玉饰皮帽花色新鲜。
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嬉戏酸枣树上。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仪容端庄从不走样。仪容端庄从不走样,各国有了模范形象。
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翻飞栖息丛莽。品性善良的好君子,百姓敬仰作为榜样。百姓敬仰作为榜样,怎不祝他万寿无疆。

注释

鸤鸠:布谷鸟。拼音shī jiū,亦作尸鸠。一种常见的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而具暗色横斑,其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为它孵化。
淑人:善人。
仪:容颜仪态。
心如结:比喻用心专一。朱熹《诗集传》:“如物之固结而不散也。”
伊:是。
弁(biàn):皮帽。骐(qí):青黑色的马。一说古代皮帽上的玉制饰品。
棘:酸枣树。
忒(tè):差错。
正:闻一多《风诗类钞》:“正,法也,则也。正是四国,为此四国之法则。”
榛(zhēn):丛生的树,树丛。
胡:何。朱熹《诗集传》:“胡不万年,愿其寿考之辞也。”

赏析

  此诗的主旨,历来有两种相反意见。《毛诗序》云:“《鳲鸠》,刺不一也。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一也。”朱熹《诗集传》则云:“诗人美君子之用心平均专一。”方玉润《诗经原始》对于上二说基本同意朱熹说,而亦不废《诗序》说之一端,取调和态势。方氏云:“诗中纯美无刺意”,“诗词宽博纯厚,有至德感人气象。外虽表其仪容,内实美其心德”,“回环讽咏,非开国贤君未足当此。”又云:“后人因曹君失德而追怀其先公之德之纯以刺之。”第四章眉评亦云:“全诗皆美,唯末句含讽刺意。”忽而“美”,忽而“刺”,自相矛盾,很难自圆其说。此诗从字面传达的信息来看,确实是颂扬“淑人君子”而无刺意。但文学作品由于欣赏理解角度不同,若说此诗反面文章正面做,那当然也可备一说。

  诗四章,都以鳲鸠及其子起兴,实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鳲鸠即布谷鸟,该鸟仁慈,“布谷处处催春耕”,裨益人间。又喂养众多小鸟,无偏无私,平均如一。《诗集传》谓:“(布谷鸟)饲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鳲鸠氏,司空也。”杜预注:“鳲鸠平均,故为司空,平水土。”二是“鳲鸠在桑”,始终如一,操守不变,正以兴下文“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不忒”的美德,与那些小鸟忽而在梅树,忽而在酸枣树,忽而在各种树上的游移不定形成鲜明对照。小鸟尚未成熟,故行动尚无一定之规。因此,各章的起兴既切题旨又含义深长。

  各章起兴之后,即转入对“淑人君子”的颂扬。首章就仪表而言,“如一”谓始终如一地威仪棣棣,包括庄重、整饬等,而不是指老是同一单调服饰。关于这一点,《诗集传》引“陈氏曰”解说得很好:“君子动容貌斯远暴慢,正颜色斯近信,出辞气斯远鄙倍。其见于威仪动作之间者,有常度矣。”仪表从表面看仅是人的外包装,其实质则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外露,由表及里,首章也赞美了“淑人君子”充实坚贞稳如磐石的内心世界。次章举“仪”之一端,丝带、缀满五彩珠玉的皮帽,将“仪”之美具体化、形象化,让人举一反三,想像出“淑人君子”的华贵风采。

  如果说一、二章是颂“仪”之体,则三、四章是颂“仪”之用,即内修外美的“淑人君子”对于安邦治国佑民睦邻的重要作用。三章的“其仪不忒”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转折作用,文情可谓细密。四章的末句“胡不万年”,则将整篇的颂扬推至巅峰,意谓:这样贤明的君王,怎不祝他万寿无疆?对于一个暴君昏主,人们是不会如此祝釐的。因此《诗集传》谓此句为“愿其寿考之词也”,其实不错,反观方玉润谓此句“含讽刺意”,似乎有点牵强。

  猜你喜欢
古人谩歌西飞燕,十年不见狂夫面。三更风作切梦刀,
万转愁成系肠线。所嗟不及风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见。
老母别爱子,少妻送征郎。血流既四面,乃亦断二肠。
不愁寒无衣,不怕饥无粮。惟恐征战不还乡,
母化为鬼妻为孀。

物我本虚幻,世事若俳谐。功名富贵,当得须是个般才。

幸有山林云水,造物端如有意,分付与吾侪。寄语旧猿鹤,不用苦相猜。

醉中适,一杯尽,复一杯。坐间有客,超诣言笑可忘怀。

况是清风明月,如会幽人高意,千里自飞来。共笑陶彭泽,空对菊花开。

自公重踏秣陵春,便觉威加析木津。
尺五去天沙路近,八千为岁寿杯新。
休论沧海长生药,要是清朝不死人。
万目睽睽观燮理,纪元真欲称熙淳。
新诗遗鹤指真经,对此仙标讵敢轻。
万里华亭思去伴,千年辽海识归程。
鸡群与处曾非辱,鹏路将翔孰谓荣。
独爱九臯嘹唳好,声声天地为之清。

南城病客方闭门,西郭檄书俄入手。霜涛洗开醉合眼,清风吹起困低首。

诗阵须知少敢当,吟魔已遁无何有。可笑将军不用机,示以强兵殆非诱。

生子当如马伏波,天南铜柱高嵯峨。文章迈伦功盖世,显扬事业应如何。

古来将相多崛起,风云应运良有以。山川岳渎钟瑰奇,城则陶城水文水。

水清蚌腹珠夜光,男儿七尺眉最良。中原射策推第一,云州建节鹰初扬。

此身许国还将母,征衣取作斑衣舞。当宁论功及所生,黄麻墨敕传天语。

天语煌煌出綍纶,华堂画锦何缤纷。兰孙高折一枝桂,雏凤还生五色文。

东南多垒须仁将,我公久贮苍生望。棨戟遥临瘴海边,瞻云陟屺增惆怅。

临行受命曾书绅,忠孝大义何谆谆。矢心矢志报明主,孺慕难忘白发人。

人生有子万事足,含饴弄孙增百福。孟母宅边佳气多,南人岭外欢声祝。

棘门有客曳长裾,将军知我狂接舆。高歌一曲望风拜,礼虽不足心有馀。

殷勤报语登坛客,云台为尔虚前席。翟茀不来长倚门,翘首云鹏振双翼。

日落天低湘岸杳。迎目茏葱,独立苍峰小。道是昭王南狩道。

空潭流怨波光袅。

绿影寒澄春放棹。记得当年,渌水歌年少。明月南枝乌鹊绕。

登楼何处依刘表。

万里长风落树柯,乾坤今日未投戈。空闻海国标铜柱,转见河湟起白波。

是处清霜埋战骨,几人明月听渔歌。天涯憔悴三湘客,独抱遗骚怨薜萝。

洞庭波浪接青天,渺渺帆樯上计船。万里客程何日尽,一宵江月向人圆。

桥题驷马名先至,风遇鸿毛势沛然。之子澧兰歌最好,有人云梦泽南边。

谁去江云问牧之,玉楼人醉半离披。烛摇窗影三更月,人醉花阴十二时。

访杜秋娘惟我老,梦扬州鹤有谁知。临风笑却垂杨下,重解连环寄所思。

冥冥妖祲黑如云,湖上旌旗乱不分。父子四人同战死,边庭谁说马将军。

隐君家住白云深。华发已骎骎。芒鞋蹋破莓苔径,何曾惮、石磴崎嵚。

问酒每过村店,访僧时叩禅林。

归来高卧北窗阴。名利不关心。半生清乐甘吾分,箪瓢饮、不慕腰金。

胸次包含丘壑,笔端幻出云岑。

一天飞絮滚成*。玉琢酒家楼。鸟飞不度人踪绝,朔风凛、寒气飕飕。偏称歌姬帐底,独怜渔父江头。此时清趣若为酬。千载尚王猷。知心忽尔思安道,冒严寒、趣□扁舟。未至山阴遽返,为言兴尽而休。

子长愤著书,论或凭胸臆。殷勤表素王,已足称神识。

时方贵黄老,经术尚薄蚀。卓然仰高山,先路导其惑。

骈罗七十子,附圣为羽翼。遂使弦诵堂,崇祀盛轨则。

我嗟卫道人,曾未预配食。盲左既酬功,腐迁何愧色。

三年别鹤不胜情,又赋分襟百感生。花落湖桥同载酒,春阴官阁坐闻筝。

烟波归棹吴淞远,梧竹残宵楚雨清。他日京华相见处,对床欹枕话芜城。

妾颜初如花,妾心已如石。定情双妍姿,不忍君归见衰色。

妾颜当彫心不移,妾身亦化君始知。冰为肌,草为鬓,山头无人寄君信。

妾意浅,君心深,恐君复化填海禽。冤禽来衔石方动,不作巫云入君梦。

落木萧萧汴水清,云沙何处雁飞声。河蟠雍豫千支合,地拓中原万里平。

累代废兴难屈指,百年禾黍独关情。《梦华》空有遗民记,不是宣和旧帝京。

东床风雨病羲之,欲写《黄庭》力不支。祝尔从今须健饭,龙宾十二待临池。

汝颖直下淮西偏,群山稠叠横翠巅。红泉白石各清旷,长松瘦竹俱便娟。

槿花开放水田角,槲叶斜压山樵肩。留亭倘得最佳处,殊胜归卧蓉江边。

为怕日光争欲雨,雨过日偏明。半栏斜照忽雷声。

晴雨总无凭。

却似萧郎多薄幸,归去又还行。薄幸从天教得成。

天也忒无情。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