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 其二

乘云仙去隔烟霞,古灶荒凉夕照斜。岁岁春归苔藓碧,何人为觅旧丹砂。

黎必升,顺德人。事见清光绪《高州府志》卷一二。
  猜你喜欢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投老自山林,灰寒寸寸心。
鹤眠渔屋小,僧语雪篱深。
夜读贫如昨,春犁懒到今。
松根有苍石,抱膝一长吟。
一雨足秋意,孤吟写客怀。
人情容易变,身事苦难谐。
每日思归浙,今朝却度淮。
此生烦造物,略略为安排。
茗枕醒昼寝,粥盂供晚餐。
支离惭受粟,拓落笑为官。
幡影伽蓝古,铃声窣堵寒。
病多闲步屐,犹可据征鞍。
人生忧不足,足外更何求。
吾生虽未足,亦也却无忧。
天和将酒养,真乐用诗勾。
不信年光会,催人早白头。
当年寿阳额,春风点颜色。
后来广平肠,冰雪峙气骨。
世人识花面,识花还自浅。
花有岁寒心,清贞坚百炼。
君家在梅谷,自诡知梅熟。
须得花性情,不假花头目。
莫说和羹事,花被和羹累。
突兀烟水村,我梅自林氏。

荒城草树多阴暗,日夕霜云意浓淡。长淮渐落见洲渚,野潦初清收潋滟。

兰枯蕙死谁复吊,残菊篱根争艳艳。青松守节见临危,正色凛凛不可犯。

芭蕉芰荷不足数,狼藉徒能污池槛。时行收敛岁将穷,冰雪严凝从此渐。

咿呦儿女感时节,爱惜朱颜屡窥鉴。惟有壮士独悲歌,拂拭尘埃磨古剑。

微风细浪平如席,金山焦山才咫尺。群山簇簇天际浮,点染长江好颜色。

万事不挂服,把茅还盖头。林深从鹿卧,海阔任鸥浮。

圆泽三生契,曹溪一宿留。我牵尘业在,衰白总成休。

圯上求西舍,隆中买北邻。
种花行造化,移竹试经纶。

看溪山、一十八里,秋容瘦削如许。粼粼漾漾平陂水,摇荡白萍花雨。

天欲暮。任今夜、乌蓬随水随风去。芦花浅溆。只第一防它,眠鸥飞起,又闹半汀絮。

人间事,从古浮名无据。百年难得萍聚。青蓑何似归休也,料理钓筒渔具。

溪尽处。便不用、扁舟也算浮家住。柴门河渚。纵不种蒹葭,也堪约略,种带水杨树。

一角西楼尽日阴。湿云如梦上青琴。薄寒时候厌登临。

单舸来时前渡暝,细禽啼处落花深。伤春伤别又而今。

烟霞渺渺水茫茫,短笛扁舟杂遝行。一曲咿哑调夜月,数声欸乃入沧浪。

沙边矶石渔家傲,江外松涛鹤梦长。醉卧秋风吹不散,满蓬月色水云乡。

花柳村村色,閒愁岁岁侵。迂怀难近俗,古道不宜今。

孤冢白杨老,寒郊芳草深。不堪回首望,泪滴故乡心。

在郡治东园玉茗亭,耸立如笋閒人。
千年未烂应还待,化鹤叮咛晶水曛。

画阑珠箔小楼西,逐伴听歌惜醉携。一自燕巢无社信,马过花巷只长嘶。

防秋才过又防春,帅守忧边笑亦颦。五马去循江路稳,一帆回带雨潮新。

知兵儒将功无敌,有道诸侯守在邻。筹胜名楼瞻手泽,阿翁世业肯沉沦。

说时七颠八倒,默时落二落三。为报五湖禅客,心王自在休参。

落日挂檐楹,闭关恣幽讨。僻巷车辚辚,欢迎屣忘倒。

袖诗出相见,慷慨哀吾老。巍然人伦师,忘形敦夙好。

汪汪千顷波,豁尔廓怀抱。菊篱酒已阑,松阁饭尚早。

清谈良多时,毋乃愁腹稿。先生笑谓余,茗饮吾既饱。

车驱车驱之,及此斜阳道。

万卉都销歇,奈何人,凄凄冷冷,清清时节。记得轮蹄燕冀道,魂梦飞悬京阙。

留不住,春风蝴蝶。悔煞拈花成一笑,堕红尘,永历昆明劫。

号尽了,子规血。

年来诗味寒于雪,更沈沈,心如古井,身如秋叶。手制幺弦弹羽调,苦诉衷怀凄切,有谁听,悲歌激烈。

从此空山耕石老,遍人闲,不见瑶台月,真错铸,六州铁。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