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三首 其三

诗成觅蝶题金翅,粘雨双飞落情字。瘦腰罢舞气未平,琵琶弦咽阿环醉。

当筵唤妾玉芙蓉,小语口脂来香风。庭前杨柳带泪栽,相对画眉各自工。

黎彭龄,字颛孙。番禺人。淳先次子。诸生。有《芙航集》。事见清陈恭尹《番禺黎氏诗汇选》卷一。
  猜你喜欢
龙钟多病后,日望遇升平。远念穿嵩雪,前林啭早莺。
厨香烹瓠叶,道友扣门声。还似青溪上,微吟踏叶行。
伤见路傍杨柳春,一枝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风动一轩花竹,琅玕青锦薰笼。怜才自是宋墙东。更识琴心挑弄。
暮雨乍收寒浅,朝云又起春浓。冰肌玉骨信俱融。不比巫山何梦。

少期学古老逾遥,冗籞人间敢树杓。阶闼静中聊隐几,江湖随处与停桡。

形骸有幸留衰白,文字无功谢琢雕。犹蓄狂言思一发,青枫魂梦冀君招。

连天大厦莫容身,小向湖边一问津。
心事说知林下郭,姓名误入府中陈。
半篙绿水三间屋,一榻清风百世人。
只有青青堤上柳,至今犹是汉时春。

百岁中分,流年过半,尘劳系人无尽。桑柘周围,菅茅低架,且喜水亲山近。

倦飞高鸟,算也有、閒枝栖稳。纸帐紬衾,日高睡起,懒梳蓬鬓。

閒阶土花碧润。缓芒鞋、恐伤蜗蚓。侧掩衡门,空解草玄谁信。

俗驾轻云易散,赖独有、莲峰破孤闷。世事悠悠,从教莫问。

影丽高台端,光入长门殿。初生似玉钩,裁满如团扇。

泛滥浮阴来,金波时不见。傥遇赏心者,照之西园宴。

匡庐道士山阴住,绕屋青松个个长。溪上一番春雨过,白云满地茯苓香。

府中从事近将书,只道清狂事事无。雪艇不来邀陆倩,云林直去看倪迂。

醉时自舞铁如意,愁里休歌玉唾壶。扬子草堂频有约,速来满眼为君酤。

惨澹枯荷折苇间,芙蓉秋水转埼湾。鸣鸿飞度江南北,却羡溪禽满意閒。

饱历风霜心骨寒,馀生返国事辛酸。六师不借郎官箸,一剑应加司马盘。

哭拜鼎湖攀莫逮,魂依泉路体方安。时人早识杨忠悯,百鍊成钢仿佛般。

医罢归来卧草堂,生涯窃自效韩康。参苓术草药笼备,采向天台岁月长。

六龙安可顿,四节一何速。秋气下霜露,春事著速木。

天道有迭代,世故足翻覆。塞翁丧良马,宋氓得白犊。

由来非今朝,未必不为福。

不如载酒此凭阑,水色山光蔚可餐。紫翠挟春排坐湿,玻瓈涌月入窗寒。

苍茫白鸟鸣幽屿,掩染飞花漾碧湍。但令风光入吟啸,画船绮袖不须看。

湖南山地辰沅多,辰沅之山何嵯峨。其间怪石备形状,{上八下几右王}磹礌砢纷岩阿。

小如道士羊,大如将军虎。正如菩萨庄,侧如罗刹怒,大都顽劣不足取。

那知潭阳有山石转奇,中红外白分妍媸。去其肤壳之粗厉,忽开真面流胭脂。

土人命匠刳山骨,朝镵暮斲山之窟。雕成万象尽嵌空,钩心斗角何咄咄。

画家作画粉本先,抹涂五采随增填。此将母赪作粉本,外施粲粲白章鲜。

凌虚楼阁屏中起,烟峦竹木穷怪诡。翔禽容与舞鹤翩,譬如妙墨皆离纸。

我疑九天阊阖开银宫,堆琼积玉森玲珑。其中物物均皓色,缤纷掩映朱崖红。

又疑隆冬凛冽雪箱迫,雪山雪苑排江白。峨嵋六月光不消,余霞散绮一层隔。

适来何处国工精,镌镵刻划通神明。千形亿熊一一毫发露,直令造化甄陶不得与人争功力,而于妙手惨澹经营成。

自生此石有此刻,人间两美庸易得。不然或遇校书鲁,共倕无所施斤斧。

古来美巧必兼赅,乃知良工需良材。无材但恨良工少,将毋名士生悲哀。

沅州此物本恒产,搜奇不入冬官选。一朝上贡荐天庭,坐看云岫菁英显,何须啧啧壶中九华才不简。

园有花,尊有酒。世间万事无不朽。昨日美少年,今朝穷白首。

黄金点不成,大药亦何有。园有花,尊有酒。

萧寺最岑寂,寻幽兴独长。林疏寒鸟聚,竹密暮云藏。

野殿丹青古,空庭草树荒。徘徊人不见,楼外锁斜阳。

一上危梯一解颜,重岗复岭四周环。
山川尽出登临外,天地都归俯爷间。
飞鸟直随双目断,游云长与片心閒。
文书了却无余事,日午须来日落还。

崎岖江右日,寂寞两相看。作宦风波险,移家道路难。

晤时方汉水,别后又长安。听得还乡里,蹉跎岁已阑。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