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平生自顾百年间,九分驱驰一分閒。绿野误违三品地,白头今到六盘山。
冰行雪渡知前定,运去年衰值后艰。寄语同年老知己,天涯孤客几时还。
五事前陈志拂劘,屹如砥柱阅颓波。一麾共惜延年去,三黜何伤柳季和。
连蹇仕途如我老,激昂衰俗在君多。扁舟南去知难恋,万顷烟波一钓蓑。
间携尊酒上轻舟,幽意何堪共狎鸥。四海交情犹有客,重湖烟景正宜秋。
山分黄叶归吟卷,水漾红霞入画楼。好与风光流赏遍,人间何必更丹丘。
皎皎苍玉姿,蟠桂擎瀛洲。凉露降太清,朱鸟时相投。
先民有如斯,慊矣夫何求。维尔媲先民,犹期古贤游。
吁嗟二气驰,循环互沉浮。驱车轧长途,不瞬轮转周。
灼灼玉栏花,涓涓玉沟流。勉勉不早时,兔乌几回辀。
耄矣惭蹇予,日昃徒怀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