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英国派驻威海办事大臣骆任廷,时骆将谒孔林

飙轮疾驰五洲通,上客旌旗入望中。钟毓何曾别欧亚,才贤原不论西东。

曩游岭峤骖云鹤,今莅齐疆印雪鸿。我愿相从渡瀛海,乘槎万里破长风。

字燮卿,一字翕青。光绪丙戌进士。工部主事,改官候选道。邑志传艺术。先生夙有志经世之学,故于中外政治五洲形势,靡不研究。礼延书院延为主讲。后张安圃督部抚山左,延致幕府总办文案,兼洋务局课吏馆,后以母年高归里,遂不复出,易代后病卒。
  猜你喜欢
君好作官容我隐,我专筑室待君归。
古来奇特俱安用,老去疏慵自不违。
五府交书何怪密,双林白社未嫌稀。
先君门户观之子,葵藿吾今遯益肥。

莫笑孤村小市头,花边人出浦边游。绿杨拂水双浮鸭,碧草粘天一落鸥。

懒困风光拂午睡,阴沉天气嫁春愁。阿谁道是清明节,我对清明唤作秋。

千群椎髻竞来王,声教南流尽越裳。但使文犀通贡献,不将铜柱隔封疆。

汉武淩云思欲飞,相如词赋有光辉。仙人掌上分馀沥,滴露研朱对绿衣。

大雅久不作,正音寂无闻。
金门栖霞山,派续修水濆。
学海障鲸波,笔力杠龙文。
我诵锦囊句,十年思见君。
相逢一杯酒,和气蒸春云。
去我鼻端垩,君其挥郢斤。

列国难逢世主贤,孤忠非命亦堪怜。临河不返宣尼辙,未必声名万古传。

人事日纷纷,不知春已分。
问梅成绿叶,看杏落红云。
燕向晴空语,蛙从夜静闻。
感时伤老大,孤坐对炉熏。

出户连天动远思,沙明如雪沁肝脾。夜深一片苍茫色,不是流人绝不知。

绿杨阴里,桃径吹红雨。金勒玉骢何处去,满目天涯飞絮。

别离情绪难禁,余香犹在罗襟。尽日翠钿慵整,菱芳暗袭芳尘。

天上神仙白玉京,烟花缭绕凤凰城。端门日上红云动,太液春寒绿水生。

封事晓当香案奏,奎星夜接泰阶明。更看鼎鼐功成后,绿野堂深遂素情。

乔木千章画不如,白鸥烟雨到江湖。谁为求仲营三径,窃比扬雄有一区。

故国兴亡树如此,他年声利蔓难图。屋西便与秋山约,莫遣归来见白须。

我居何有惟脩竹,一日真成不可无。别后平安久无报,为予十日写成图。

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杨枝摇漾飞轻絮,避居曾向山中住。梅花绰约临波开,泛舟仍自山中回。

青山顾我忽无色,此来知与青山别。彤云脉脉愁不开,化作漫空满山雪。

琪花飞冻老树梢,寒深已没前溪桥。空林飒沓夜风紧,峰岚极目皆琼瑶。

匆匆短棹催行客,轻舟径出三山侧。回看晓色射村墟,玉山犹倚寒空立。

相期游野寺,不寐忆松房。细雨苍山湿,高云碧殿凉。

沙行看逸鹭,石坐傍幽篁。准拟侵晨往,冲泥定未妨。

承明非厌直,衰疾自投闲。江汉蒸炊内,盘盂嗒哈间。

层冰万里梦,谒帝九重关。愿借抟风翼,追游物外山。

彩笺分卷碧云薄,蜡烛对烧红泪乾。

几年香梦墨花台,又向东山伴玉梅。露滴秋珠供洗砚,云装春黛劝浮杯。

玄心浣月烟炉静,秀句撩莺石室开。归去峰灵如有问,既将峦壑赋邹枚。

六桥莺花春色浓,十年情绪药裹中。
笔床茶灶尘土积,为君拂拭临东风。
可笑衰翁不自忖,少年场中分险韵。
画舸轻移柳线迎,侈此清游逢道韫。
铢衣飘飘凌绿波,翡翠压领描新荷。
雍容肯就文字饮,乌丝细染还轻哦。
一杯绝类阳关酒,流水高山意何厚。
曲未终兮袂已扬,一目归鸦噪栖柳。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臣略异议,徙知晋州。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师鲁娶张氏,某县君固。有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名,前一岁卒。师鲁凡十年间三贬官,丧其父,又丧其兄。有子四人,连丧其三。女一适人固,亦卒。而其身终以贬死。一子三岁,四女未嫁,家无余资,客其丧于南阳不能归。平生故人无远迩皆往赙之,然后妻子得以其柩归河南,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先茔之次。

  余与师鲁兄弟交,尝铭其父之墓矣固,故不复次其世家焉钞。铭曰:

  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铭不灭。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