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问夹毂周道,何如耦耕老农。六州铁铸成错,一尺布尚可缝。
一篙新水带遥岑,弱缕轻笼万树深。不是长亭空折赠,依依元是故人心。
饯送望亭驿,栖迟震泽堧。回思如昨日,少别遂终天。
转觉人生隘,空滋客泪悬。小楼风雨夜,不忍读残篇。
震雷薄矣,胡蝇之营。弥江负淮,隩天险矣。宁曰我尽臣度,肃恭威灵。
宇宙混同,一方阻。皇明建灵旗,下巨舳。震威而怀,靡事戕戮。
王师如翰,至则速。风漰雷磕,奄其覆。哀哀逆俦,维喙乞降。
欙车青盖,朝帝乡。妖氛杀翳,旋披攮。膏痿腥䐿,德泽滂。
凯旋金声,奏洋洋。煇耀万国,俱向方。
燕喽喽,羽缡徙,飞来飞去无休时。主家门户已零落,泊向门前枯树枝。
枯树枝落多风雨,已止还惊不能住。一身投迹无所托,百口衔泥竟何补。
燕喽喽,羽扑簌,朝出愁飞暮愁宿。杏梁暗逐綵云空,翠幕珠帘梦相逐。
社日已过桃花稀,百鸟争巢春食肥。池南华屋馀青草,落日时来掠地飞。
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无所不学。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许,上书谒范文正公。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嘉佑初,见洛阳程伯淳、正叔昆弟于京师,共语道学之要,先生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尽弃异学,淳如也。
京兆王公乐道尝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语学者曰:“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学者闻法语,亦多有从之者。上嗣位之二年,登用大臣,思有变更,御史中丞吕晦叔荐先生于朝。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横渠至僻陋,有田数百亩以供岁计,约而能足,人不堪其忧,而先生处之益安。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岁值大歉,至人相食,家人恶米不凿,将春之,先生亟止之曰:“饿殍满野,虽蔬食且自愧,又安忍有择乎!”甚或咨嗟对案不食者数四。
会秦凤帅吕公荐之,诏从之。先生曰:“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及至都,公卿闻风慕之,然未有深知先生者,以所欲言尝试于人,多未之信。会有疾,谒告以归。不幸告终,不卒其愿。
人生皆有死,鸿毛或泰山。男儿马革尸,争似活草间。
壮哉勇盘肠,烈或碎首顽。舌残犹骂厉,咽绝更心坚。
岂无巾帼雄,裙褶缳相连。亦有舆台义,头颅同血溅。
大节矢成忠,培滋由百年。奈何有科格,往往事拘牵。
死哀长已矣,生者赏弗延。我闻申韩术,名实纷纠缠。
承平久衰敝,胥吏窟金钱。身为身髑髅,刀笔犹刳镌。
秦法既相习,汉章孰敢专。不闻断能行,贼狂势滔天。
殷勤持密网,吞舟漏蜿蜒。亦有一瞑豪,不惜万事颠。
何况首鼠辈,滥辱仗节贤。偏能游魂污,绰楔槐幽泉。
我有平生友,生时百行全。崎岖戎马中,不得躯命捐。
艰哉鞠躬义,蠠没久风烟。弗如鶢鶋祀,枉作精卫填。
至名不为名,万口能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