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楠(公元?----1213)字南木,号翠虚子、又号陈泥丸。(常以土掺合符水,捏成小丸为人治病,故世号陈泥丸。)金丹派南宗徒裔尊为“南五祖”之一。南宋高道,惠州博罗(今属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人,以箍桶为业。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宋徽宗政和年间擢举道录院事,后归隐罗浮山。不数年,定居长沙,开创南宗“清修派”。为南宗第四代传人,“南五祖”之四。四祖陈楠达到160岁以上。
黄卷漫穷年,天梯欲上难。闾阎听小子,竞欲裂儒冠。
春花逐飘风,不复返故枝。妇人守中闺,死别生不离。
借问闺中妇,守此将为谁。岂但伤所天,恒恐宗事隳。
念昔初嫁日,委币充房帷。母也为我笄,姊妹为我缡。
祝我出门去,事夫永相宜。夫家庭前树,两见春葳蕤。
下有紫鸳鸯,双双戏清池。思同郑鸡鸣,忍歌秦扊扅。
君子不百年,弃捐忽如违。高堂无老姑,所有乳下儿。
不知后生死,身在义则随。势弱将易摇,众言生间危。
譬彼鸟方鷇,阚窥笑群鸱。又如孤栖燕,徒劳飞雀思。
亲戚来相看,怜我青娥眉。叹息劝且言,悯我寒与饥。
含悽谢所亲,抆泪洗铅脂。指天唾出血,誓死终不移。
结髦覆儿额,裹衣承涕洟。妾身未即死,会见成人时。
夜绩坐达晨,晨理机中丝。卖丝教买书,读书以为资。
上承祖先祀,下衍嗣续期。忽忽八十馀,子孙足娱嬉。
甘旨虽在口,终然有馀悲。举案奉岁时,升堂陈棬?。
被服岂无华,终乐缟与綦。明明王令尹,具录上府辞。
母死不待旌,乡里嗟惜之。我识贤母孙,温克而令仪。
能言小学训,实自祖母师。外有女鉴书,谆谆诲贞慈。
遭燬乃弗传,念之涕交颐。嘅彼穹壤间,孰不躬秉彝。
安静或反悖,仓皇竟摧萎。岂知妇女辈,颠沛终自持。
岩岩绣谷山,望之俨馀姿。太史倘有徵,视我贞节诗。
老干柔条被雪封,五花还与六花重。从渠易改清癯态,到底难藏冷淡容。
弄色却非怜冻雀,收香长是误寒蜂。何如插向铜鉼里,煮水煎茶兴更浓。
十载伤心者。向常时、忆犹未忍,哪堪重话。漫说平生无长物,剩有绨缃万架。
怅烟锁、当年亭榭。一点心兼师与父,课孤儿、月白风清夜。
书未尽,泪如泻。
而今墓木将成把。几时得、青箱愿遂,笑含泉下。偶尔音容频入梦,似在五三精舍。
奈落叶、萧萧惊洒。纵使诸孤能树立,恐慈幛、也易春晖谢。
支病骨,肩难卸。
细瓣霏黄,片痕凝翠。月凉引得愁来聚。璚帘掩映已经时。
可喜香多花重少人知。沈醉千杯,娉婷一树。等閒不怕风兼雨。
劝君折共旧哥瓷。只怕秋香传递有新词。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青天无云月如烛,露泣梨花白如玉。
子规一夜啼到明,美人独在空房宿。
空赐罗衣不赐恩,一薰香后一销魂。
虽然舞袖何曾舞,常对春风裛泪痕。
不洗残妆凭绣床,也同女伴绣鸳鸯。
回针刺到双飞处,忆著征夫泪数行。
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
一去辽阳系梦魂,忽传征骑到中门。
纱窗不肯施红粉,徒遣萧郎问泪痕。
莺啼露冷酒初醒,罨画楼西晓角鸣。
翠羽帐中人梦觉,宝钗斜坠枕函声。
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
偏倚绣床愁不起,双垂玉箸翠鬟低。
卷帘相待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悔将泪眼向东开,特地愁从望里来。
三十六峰犹不见,况伊如燕这身材。
满目笙歌一段空,万般离恨总随风。
多情为谢残阳意,与展晴霞片片红。
两心不语暗知情,灯下裁缝月下行。
行到阶前知未睡,夜深闻放剪刀声。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数日相随两不忘,郎心如妾妾如郎。
出门便是东西路,把取红笺各断肠。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
函关归路千馀里,一夕秋风白发生。
花落长川草色青,暮山重叠两冥冥。
逢春便觉飘蓬苦,今日分飞一涕零。
洛阳才子邻箫恨,湘水佳人锦瑟愁。
今昔两成惆怅事,临邛春尽暮江流。
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
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