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杂咏 其六

重驿难通异地宾,舆台陪隶是比邻。不逢徐福求仙至,那有乘桴访戴人。

陈廷宪,清嘉庆八年至十年间(1803~1805)任澎湖海防通判。
  猜你喜欢
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从容自使边尘静,
谈笑不闻桴鼓声。章句新添塞下曲,风流旧占洛阳城。
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
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萎,金铺闲掩绣帘低。
紫燕一双娇语碎,翠屏十二晚峰齐,梦魂消散醉空闺。

汉将承恩意气多,楼船十道下牂牁。怜君本自山东妙,更许何人系尉佗。

涵天溟涨百粤东,瀰漫{氵盱}潏浮庞鸿。近与日本琉球通,暹罗一发青迷濛。

古城吕宋远霭笼,浮沈出没蛟涎中。海壖古庙形崇隆,雕锼榱桷碧映彤。

屏张屈戌嵌玉璁,罘罳耀日黄金镕。庭荫松柏兼梧桐,龙蛇画壁流春渱。

昌黎碑版赑屃穹,有神爵贵逾三公。千年保障怜群蒙,膏腴万亩波勿攻。

民居安堵百福总,射潮不用钱镠弓。胎生卵息水族洪,代天资化庖厨供。

焰腾煮海红云烘,利周鼎鼐神罔恫。神之去兮乘两龙,祥飙闪烁灵旗熊。

巡行洲澳职靖共,下视商贾千樯冲。东达朝舞齐鲁封,流沙西渡波涛汹。

八闽三折声沨沨,辽阳往复春历冬。平舟稳舵人无恟,讴歌咸戴神帡幪。

中有彩鹢如飘蓬,陆离直继波斯踪。浑天仪制轩辕铜,漏壶箭捧金衣童。

验时辨刻规矩重,酒器百巧呈玲珑。为舟为马为鸣钟,灵机旋运夺鬼工。

织毛组羽鲛女缝,七襄鸳锦龙绡红。沈檀苏合浮香浓,珊瑚七尺夸石崇。

玻璃黛碗镂芙蓉,夜珠照乘气似虹。纷纭杂沓笥笈宾,充庭列陛临重曈。

惟神呵护来无穷,鲸鲵久靖岛息烽。沿流妥帖排艨艟,分哨会哨部伍忠。

神为鞭策无疏慵,童男丱女灵未终。须臾导至蓬莱峰,金银台上宴赤松。

六鳌背负山巃嵷。琴高戏水鱼噞喁。来朝走马还故宫,神之来兮景曈昽。

肥遗罔象恍惚逢,森罗鬼怪执戟雄。夜叉噀血头竖棕,巫箫社曲喧村翁。

马援铜鼓敲鼕鼕,舵师估客礼拜恭。黄蕉丹荔琥珀醲,花砖鸡骨卜吉凶。

肩摩踵接声聚蜂,国家岁祀牲牺隆。聿逢庆典加虔丰,六师挞伐平西戎。

帝曰都哉宣朕衷,春帆细雨来使{舟卬}。使敬告神神鞠躬,谓釐海甸臣祝融。

未能执殳效微功,雨露宠锡惊瞆聋。手招阳侯观礼容,冯夷尾入天吴从。

醉饱舞蹈欢忭同,天威咫尺肃且雍。迢遥望阙三呼嵩,我昔盱眙策短筇。

岳渎庙内神明聪,玉旒鷩冕垂华虫。徘徊广厦闻钟镛,支祁铁絙横复纵。

汤汤洪泽涛撞摏,廿年惊悸遥心胸。况今溟澥川所宗,扶胥赫濯神肤庸。

乾端坤倪云翳空,沐日浴月光冲瀜。豁达眼界开昏瞢,海晏作颂时熙雍。

淋漓染翰元气充,岂类瓮牖嘘蠮螉。从兹破浪乘长风,扶摇万里鹏飞翀。

但把真声吹鼓箫,凤来凤去不须招。浮槎河上无徒涉,种玉田中莫揠苗。

正好春光二月天,梅花如雪柳如烟。那堪日日风和雨,辜负秾华又一年。

季夏盛炎节,多雨变凉候。繁柯滞层阴,衣夹卫形瘦。

隔岁南朝寺,竹林敝晴昼。虚窗度涧羽,元偈咨神秀。

别来运忽周,念注迹如觏。石上闲清飔,烟中翳遥岫。

远怀清净子,篱扉复谁扣。

客路寻常怨别离,况逢秋色倍堪悲。
一封书到千山暮,正是思君独坐时。

沧洲道人年半百,颜如渥丹发不白。饥餐玉芝坐双凤,渴收石髓煮金液。

海月西照宁仙桥,道人桥头吹紫箫。夜半鸡鸣日毬跃,扶桑滚滚生红潮。

老仙方寸长黄芽,百顺薰蒸到物华。
移得广寒宫裹种,开将后土庙中花。
诗书根带圣贤脉,忠孝馨香今古牙。
富贵傥来余事耳,化工深意属君家。
百年光景易侵寻,消遣间愁只苦吟。
但觉笔头风雨湿,不知鬓底雪霜侵。
冥鸿九负九霄志,老骥空怀千里心。
富贵倘来应有命,何须弹铗扣知音。

柔橹声乾破寂寥,青山矶下宿寒桥。乾坤万事双蓬鬓,风雨孤舟半夜潮。

丹凤不来秋又事,玉人何处水空遥。几时更醉秦淮酒,细听渔樵话六朝。

同窗四五人,肝胆如一身。虽存经济志,亦与云萝亲。

长亭暮。春光欲去谁留住。谁留住。东风无赖,落花无主。

玉箫声断兰皋渚,垂杨乱绕青溪渡。青溪渡。窗中迷却,梦中归路。

窃慕隐沦道,所欢岩穴居。谁言忝休命,遂入承明庐。
物情不可易,幽中未尝摅。幸见终南山,岧峣凌太虚。
青霭长不灭,白云闲卷舒。悠然相探讨,延望空踌蹰。
迹系心无极,神超兴有馀。何当解维絷,永托逍遥墟。

百五韶光馀几许。轻暖轻寒,渐觉芳时暮。落尽桃花飞尽絮。

栏杆凭到无聊处。

试听梁间双燕子。岂解伤春,却作伤心语。打叠愁肠千万缕。

夜来那更风和雨。

中人有梦君无梦,乐思怀事不同。
为问曲肱高卧日,如何合眼见周公。
花中名品异,人重比甘棠。
苞嫩相思密,红深琥珀光。
好风传馥郁,丹卉愧芬芳。
烂漫云成瑞,葳蕤女有嫱。
生来先蜀国,开处始朝阳。
赏即笙歌地,题称翰墨场。
烟霞容易散,蜂蝶等閒忙。
谁是多情侣,栏边重举觞。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䨲,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於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於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於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於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