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谒屈贾二先生祠有感而赋岁嘉靖甲寅也 其二

披策叩宸扉,瑰才近代稀。胡为湘水赋,空使壮心违。

论惜过秦是,人怜事汉非。观风访遗庙,怀古不胜欷。

陈一松,字宗岩。海阳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进士,选庶吉士。除兵部主事,迁湖广佥事,历官至工部侍郎。有《玉简山堂集》。清光绪《海阳县志》卷三七有传。
  猜你喜欢
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谈诗访灵彻,入社愧陶公。
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谁知尘境外,路与白云通。
雨余烟草弄春柔。芳郊翠欲流。暖风时转柳花球。晴光烂不收。
红尽处,绿新稠。秾华只暂留。却应留下等闲愁。令人双鬓秋。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
残烟犹傍绿杨村。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翠盖蒙尘飞,仗钺奋忠烈。
千秋沧海南,事与云水白。
秋露蔼已繁,迢迢星汉回。
皎洁庭际月,流光依井苔。
有客爱凉景,幽轩为君开。
所思不可极,但慰清风来。

盘石以为磴,萦纡上翠岑。披云瞩佳境,适此慰登临。

晓砌初开十二蓂,一尊介寿为君倾。昔闻存义能从政,今见元钦又继兄。

谢傅阶前琼树秀,老莱堂下綵衣轻。莫言小邑徒劳耳,万里青云第一程。

归袂随云起,篮舆趁雪明。
山僧苦留客,世故却关情。
小倚枯藤杖,聊听绝涧声。
如何山下客,一笑已来迎。

鹤禁烟华紫,龙冈草色青。羽林移晓仗,法驾幸凉亭。

大业开天道,甘泉发地灵。微臣叨侍从,愿睹万邦宁。

山路崎岖险且危,此行才得化为夷。谁知海水波澜阔,比较山岩险更奇。

终古此龙头,泷灵正气浮。乱花飞不尽,突地吼无咻。

离石流川缓,随山到海收。冯夷在何处,行看入宫幽。

最爱同年欧进士,写梅笔意自成家。君看半幅横枝景,犹是春前雪后花。

湖海年年气尚横,相逢一笑盖初倾。
悔因任侠轻妻子,恨不从军结弟兄。
客里卖文难得价,市中说剑畏知名。
灯前喜共猿公语,闻道辽阳正请兵。

少年学书剑,叱驭到荆州。闻伐匈奴尽,婆娑无处游。

归来翠岩下,席草玩清流。壮士志未骋,猕猴骑土牛。

不将清瑟理霓裳,尘梦那知鹤梦长。洞里有天春寂寂,
人间无路月茫茫。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
晓露风灯零落尽,此生无处访刘郎。
一岛风烟水四围,轩高窈窕更幽奇。
眼中泉石论溪买,行处壶觞逐境移。
倦马虺聩前日路,寒松偃蹇旧年枝。
自嗟老去殊痴绝,一月春愁废作诗。

突兀见山山不移,云光树影摇参差。平桥跨壑几千尺,桥下水声无已时。

溪北溪南路如线,来往骑行仿佛见。谷静云深人不知,万松独锁空王殿。

别构精庐杳霭间,千盘鸟道难跻攀。有路才通避秦客,无钱得买支公山。

作此者谁石谷子,笔补造化真奇诡。坐卧十日沧洲髯,游仙只住青冥里。

绿发蟠云,看犀帘乍捲,约鬓芳馨。琼钗两行低卸,双亸蜻蜓。

兰烟蕙露,染湘发、金粉星星。回头重、盘龙明镜鸾,顾影梳掠蝉翎。

自向绿瑛瓶底,怅芳华欲坠,花瘦于人。赚伊鹅黄小蝶,绕住闲身。

香凝宝钿,冷红薶、莫依瑶屏。春如梦、韶华小琯,满衣风露吹醒。

未去耕南亩,先来卧北窗。诗清秋入寺,酒渴夜临江。

云树思千里,烟霞滞一邦。离心将欲写,安得笔如杠。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乐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试以一家计之:高、曾之时,有屋十间,有田一顷,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宽然有余矣。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各娶妇即有八人,八人即不能无拥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以十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吾知其居仅仅足,食亦仅仅足也。子又生孙,孙又娶妇,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又自此而曾焉,自此而玄焉,视高、曾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其间有户口消落之家,即有丁男繁衍之族,势亦足以相敌。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曰:君、相有法乎?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亦君、相调剂之法也。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之久,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然一家之中有子弟十人,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又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