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辟天下,建太平,功揭日月,泽注河汉,金革尘积,弦诵风布。乃有睢阳先生赠礼部侍郎戚公同文,以奋于丘园教育为乐。门弟子由文行而进者,自故兵部侍郎许公骧而下,凡若干人。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维、枢密直学士纶,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祥符中,乡人曹氏,请以金三百万,建学于先生之庐。学士之子,殿中丞舜宾,时在私庭,俾干其裕;故太原奉常博士渎,时举贤良,始掌其教;故清河职方员外郎吉甫,时以管记,以领其纲。学士画一而上,真宗皇帝为之嘉叹,面可其奏。今端明殿学士,盛公侍郎度文其记,前参子政事陈公侍郎尧佐题其榜。
由是风乎四方,士也如狂,望兮梁园,归于鲁堂。辛甫如星,缝掖如云。讲义乎经,咏思乎文。经以明道,若太阳之御六合焉;文以通理,若四时之妙万物焉。诚以日至,义以日精。聚学为海,则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词为锋,则浮云我决,良玉我切。然则文学之器,天成不一。或醇醇而古,或郁郁于时;或峻于层云,或深于重渊。至于通《易》之神明,得《诗》之风化,洞《春秋》褒贬之法,达礼乐制作之情,善言二帝三王之书,博涉九流百家之说者,盖互有人焉。若夫廊朝其器,有忧天下之心。进可为卿大夫者,天人其学,能乐古人之道;退可为乡先生者,亦不无矣。
观夫三十年间,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宜观名列,以劝方来。登斯缀者,不负国家之乐育,不孤师门之礼教,不忘朋簪之善导。孜孜仁义,惟日不足。庶几乎刊金石而无愧也。抑又使天下庠序规此而兴,济济群髦,成底于道,则皇家三五之风,步武可到,戚门之光,亦无穷已。他日门人中绝德至行,高尚不仕,如睢阳先生者,当又附此焉。
天门旭,呀然豁。窍混沌,金精发。猋若电,烛潢汉。十二楼,袅鱼贯。
琉璃蹙阶,火齐鎏圮。光液四射,不可仰视。屏翳走,彴约驰。
霓晻霭,若摇支。朱明跃以东起,纤阿迫以西垂。白榆历历河之湄,天浆潆洄示昭仪。
天门开,朝紫宫,中有使者冠芙蓉。朱衣璧简缥缃青,类有疑无触若冥,将上帝命况群生。
颛精稽恳胪所希,惠我来思庇蒸黎,皞皞帝功敛希夷。
南川解袂十年馀,环堵萧然颇自娱。生计荒馀莫深恨,归来犹得在枌榆。
二月风光尽属春,六霙何苦妒芳辰。东君等是回生意,须与莺花作主人。
埘鸡初戒曙,关吏已开晨。饬徒临迥陌,振楫发长津。
四郊盛阴气,千里塞惊尘。艰难将使命,骚屑作行人。
时值秋冬交,道经吴楚分。昔出方祃师,今还已归军。
威迟良马劳,悽恻仆御勤。王事不可淹,谁知君苦辛。
日暮缆扁舟,一望好山色。中有高隐流,浮名招不得。
庶几一遇之,扪萝循石壁。遐哉箨冠人,幽居竟无迹。
斜阳照深涧,松影千寻直。下有离离花,药名半可识。
欲采未携筐,此来殊浪掷。思古不能忘,久坐迎贤石。
落叶如洒雨,峦气骤然黑。无风疑有风,过耳一声砉。
我尚畏山精,未敢谈服食。
五岳峙方州,台峰争鼎辟。叠嶂凌空冥,苍茫烟雾隔。
东麓耸华严,奇兀分主客。远望但阴翳,绕趾惮蹑屐。
飘风怒崩崖,奔泉咽乱石。径转渐窈深,千寻列桧柏。
杂树纷榛芜,衰草互狼籍。披荆历磊砢,天地忽迫窄。
群峦相束缚,嵯峨悬峭壁。林杪逗日光,掩霭如将夕。
出谷谓穷际,危峰尚如戟。其巅若可跻,萦回极盘躄。
四顾寂无声,樵苏不留迹。落叶堕空山,如闻人咳唶。
草树此俱枯,穷寒绝地脉。清非神明都,险实虎狼宅。
仆马俱已疲,停鞍聊躅踯。俯视所历峰,点点但空碧。
日昃下层冈,遥遥度阡陌。居人惊我来,相问咸踧。
此山实奥阻,往来道不惜。鸷兽恣吞噬,壮夫亦裂魄。
回首意悄然,雄怀为不怿。丈夫志四方,乾坤宁局蹐。
登临戒高深,步趋亦谨择。既非事王程,胡为轻自适。
高堂方寸心,寒暑未安席。履坦犹多虞,闻此心魂坼。
戒哉人子躯,无事慎行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