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所知

正色当官取悔尤,清时无靠独包羞。
狱中剑气犹盘郁,火里琴材未见收。
自古圣贤由直道,遭时诬毁亦幽囚。
愿持仁义为篙檝,敏手中流救覆舟。
宋饶州浮梁人,字正叔。仁宗庆历间进士。累官知临川、江西提刑、度支郎中。治“五经”,长于《易》。有《易说》、《金氏文集》。
  猜你喜欢
上书一见平津侯,剑笏斜齐秣陵尉。朝垂绶带迎远客,
暮锁印囊飞上吏。长乐花深绶井时,同官无事有归期。
回船对酒三生渚,系马焚香五愿祠。日日澄江带山翠,
绿芳都在经过地。行人看射领军堂,游女题诗光宅寺。
风流才调爱君偏,此别相逢定几年。惆怅浮云迷远道,
张侯楼上月娟娟。
茅堂阶岂高,数寸是苔藓。只恐秋雨中,窗户亦不溅。
眼前无此物,我情何由遣。
两两青螺绾额傍。彩云齐会下巫阳。俱飞蛱蝶尤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翻彩袖,舞霓裳,点风飞絮恣轻狂。花神只恐留难住,早晚承恩入未央。

禁宫春色最妖妍,桃李扶疏满眼前。斗草踏青携伴侣,更寻何处画图仙。

欲识逍遥乐,都忘利与名。
讨论惟百氏,来往有诸卿。
静觉羊肠险,闲看蜗角争。
超然穷妙理,知不愧庄生。

天涯春色倍潇森,李白桃红共一阴。每从飞花春不禁,东风作意过园林。

晓来光艳半沉沉,萦沙惹草日相侵。珍重佳人拂袖襟,虚劳綵笔费搜寻。

朝朝暮暮倚花吟,花落相愁不自今。每畏空枝细雨淋,岂知前树变鸣禽。

自在娇莺空好音,生憎舞燕别为心。

京华几年居,所得是佳菊。九秋历三冬,闭门看不足。

去年急鄂难,花开不及瞩。出门星在天,满地霜华肃。

脱命息海隅,稍稍生事复。渡海移故根,残书共一束。

灌养寄老圃,憔悴不盈掬。别畦何葳蕤,哀此一寸绿。

旬月未经过,蓓蕾忽纷簇。彭泽招我魂,粲然秋在目。

乃知一息存,生理绝可续。天乎一物慈,长得依草木。

龙标山下古黔阳,二水交流万里长。风土往时为异俗,车书此日混遐荒。

棕林带露往往碧,橙实经秋颗颗黄。清昼柏台无讼牒,旋吟佳句旋焚香。

紫烟初散洞门开,水泛桃花出涧来。红映绿波三十里,个中深入是天台。

人情节物自相关,强不悲秋亦恐艰。
渐老身危生理索,凭高眼远暮天寒。
树能长啸身前听,山亦多愁雨裹看。
陶写无他仗诗句,雁声砧杵倚栏干。

莫听迂谈笑口开,从来大匠费心裁。金防跃冶洪炉守,树盼参天土脉培。

未必文章关口耳,谁云混沌属胚胎。读书万卷君须破,好仿昭明且筑台。

腊残二日迎春日,除夕先晨已报春。蓬岛沧桑三过睫,昂藏天地几朝身。

望乡心逐年华转,怀土情随柳眼新。翘首彤云瞻拜迥,彩毫裁颂祝枫宸。

妍暖春风荡物华,初回午梦颇思茶。难寻北苑浮香雪,且就东篱撷嫩芽。

别人终不贱,别宝终不贪。祇今担铁汉,不肯博金银。

树乾风索索,霜叶到书闱。枝并鹪鹩宿,床吟蟋蟀归。

幽人知坦履,游子念缝衣。暗喜还家近,承颜慰久违。

白发山翁住翠微,萝云长与护柴扉。抱琴无处寻知己,自向溪头步月归。

桐竹离披晓,凉风似故园。惊秋对旭日,感物坐前轩。

江燕飞还尽,山榴落尚繁。平生信有意,衰久已忘言。

暝鹤栖金刹,秋僧过石桥。

汪汪寿星塘,上有岵与屺。松柏悲风来,惊波渺不起。

岵屺日登望,父母嗟何之。惊波有定日,眦泪无乾时。

谁云蓬莱仙,夜来驻笙鹤。刀圭如可求,庶几起冥漠。

嗟我寸草心,萋萋徒自伤。泪下不可收,日暮惊波长。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䨲,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於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於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於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於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