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西风吹青冥,征鸿暮萧萧。一辞都门去,便觉京国遥。
轻霜入秋鬓,落英罄寒条。念我且哖友,高谊薄九霄。
恨我处遐远,不得陪晨朝。绵绵久要心,万里匪为辽。
鳣鲂赴清渊,孔翠依兰苕。飞潜各有适,分得无外徼。
伫立望阊阖,倾耳聆箫韶。
天低野黑钟磬冷,高台火炬红无影。招魂竹竿垂至地,万众无声大师睡。
林根水际光窅冥,欲动不动如有形。阴风吹沙利如箭,蚱蜢横飞扑人面。
鬼王丈六须发丹,金铃召鬼争盘餐。黄香插筵月皛皛,瓦簋不盈纸衣小。
倏如闻笑忽而啼,笑何丈夫啼女儿。残形败血生荒草,有棺无棺安可保。
骨肉当前唤不闻,半夜依人思一饱。绿杨丝绕白杨树,魂来作风归作雨。
西头落日东头来,后人仍为今人哀。
玉梅初花倚灯暖,折插君装一枝短。此花能为十日开,可送君行千里远。
大江越角能吴头,残年风雪青棠舟。笛底君心托离雁,樽边吾梦随飘鸥。
西陵驿楼画笳语,北固山城暮钟雨。天寒沙冻无兰杜,曾我诗怀堕清苦。
君今别我还索诗,君已欲去吾何辞?深春隋苑多烟月,莫揽杨花惹鬓丝。
削出目则山,矗起阿僰部。舍马从步入,路仄足迹聚。
泥湿苔如镜,石锐势若拒。攀援断藤行,数起而数仆。
山脚霞未明,山腰日已午。曲径从今日,草木自万古。
丛丛回寒风,霏霏染翠羽。仿佛露崇冈,蛮营列山坞。
废灶留残烟,道傍拾遗弩。泠然泉声落,似犹杂金鼓。
盘顶云雾开,秀峰若可数。恍惚见吴山,慰此行路苦。
未敢舒鸾啸,恐惊豺虎怒。
一自明妆出未央,空留遗恨在昭阳。琵琶曲尽关山泪,环佩声归塞上霜。
宿雁残更移晓幕,依人落月下空床。旧时纵有三秋怨,不及穹窿此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