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闻霜钟

霜钟初应律,寂寂出重林。拂水宜清听,凌空散迥音。
舂容时未歇,摇曳夜方深。月下和虚籁,风前间远砧。
净兼寒漏彻,闲畏曙更侵。遥相千山外,泠泠何处寻。

  郑絪(752年-829年),字文明,荥阳人。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卒于文宗太和三年,年七十八岁。幼有奇志,善属文,所交皆天下名士。擢进士、宏辞高第。累迁中书舍人。唐德宗时宰相。宪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居相位凡四年。后自河中节度入为检校尚书左仆射。絪守道寡欲,治事笃实,世以耆德推之。太和中,以太子太傅致仕。卒,谥曰宣。絪著有文集三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落日逢迎朱雀街。共乘青舫度秦淮。笑拈飞絮罥金钗。
洞户华灯归别馆,碧梧红药飞萧斋。顾随明月入君怀。
此老三年别,何时万里回。
更无南去雁,犹见北枝梅。
会有哀笼鸟,宁须溺死灰。
圣朝无弃物,与子赋归哉。
雪颗云条一架春,酒中风度梦中闻。
东风不是无颜色,过了梅花便到君。

斜廊。深房。闲窗。剪金釭。昏黄。微风暗吹罗衣裳。木樨天气花香。

莲漏凉。二十五声长。薄酒醒可怜晚妆。

昔年听雨,秋为愁乡。昔年对月,箫谱新腔旧腔。怨雨声兮床床。

敢月华兮茫茫。今年十度霜。挑灯重思量。小令断人肠。

素笺淡墨三两行。

八卦分明铺摆定,二人各四阳阴。中间玄妙细搜寻。若能知此味,便是得真金。恬淡隐藏清与净,甜甘却显佳音。八都山上出高岑。正当堪眺望,方是好登临。

太平婚嫁不离乡,楚楚儿郎小小娘。三百年来涵养出,却将沙漠换牛羊。

晓月山城梦断时,六桥烟树不胜思。梅花忽送江南色,满目仙郎白玉枝。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插,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雨馀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扁舟二月傍溪行,爱此林塘照眼明。
芳草日长飞燕燕,绿阴人静语莺莺。
临风忽听歌《长缕》,隔水时闻度玉笙。
更待清明寒食后,买鱼沽酒答春晴。

五亩阴阴草盖亭,短墙长送半山青。篝灯夜几先流竹,洗砚秋池墨污萍。

赋就每怜司马渴,客来惟爱次公醒。黄花莫道真幽独,樽有新醪粟有瓶。

夜坐初未阑,微醺为谁醒。月华满院落,长空荡秋影。

我歌怀古诗,妙契心独领。冬裘复夏葛,自乐无妄逞。

蛮民不凿井,结庐傍水浒。过客停征骖,亦作东道主。

初夏日晷长,到来已亭午。轰轰雷数声,云脚拖衡宇。

对面千仞出,上雪而下雨。溪草抽碧线,岭树翻白羽。

景色分浓淡,高低异寒暑。他日逢云林,烦将画图补。

云帆粳稻存遗岛,野戍烽烟断古城。出塞始知山远大,入秋弥觉海澄清。

楼台何处蛟龙气,风雨空中草木声。谁遣琵琶弄明月,醉余添得放歌行。

日暮铜雀迥,幽声玉座清。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
君恩不再重,妾舞为谁轻。

最爱仙人卧白云,一竿来此钓红鳞。我今不学磻溪叟,行作宗雷社里人。

秋霁黯将暝,萧条江上村。蝉声催落木,松色老蓬门。

聚散复何定,荣枯安足论。年年离别泪,怕见旧衣痕。

造化村谁手,君来聊解颜。
欲游天上路,先破鬼门关。
祸福行藏内,高低方寸间。
毫芒差错处,过犯重如山。
淮蜀荆襄老此生,归与双眼识吴志。
树依神力连云暗,水到江西彻底清。
去棹来帆南北客,孤鸿落日古今情。
枯肠尚可搜诗句,三老放船钲一声。

雁影动高秋,飞云澹不收。相将问征羽,何日到南州。

浅水波澜蹙,暮山烟雾稠。天风吹百感,凄绝此淹留。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