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爱舟屋亦舟,山中便作沧海游。何须风帆冒险远,东西南北穷遐陬。
向来此是荆棘地,今日遂作江湖秋。门前岚雾霭苍翠,浑疑江上烟波浮。
云旋日动屋移影,舟行岸转曲江头。主人自是济川手,坐令涉险如安流。
复有佳客天下士,作记写出清绝幽。王先生诗继二雅,五字万里争追求。
徐公翰墨妙当世,夜深光彩射斗牛。世间尤物自足贵,安用航海珠玉谋。
谁当共此乐朝夕,窗外忘机两白鸥。
郑玉(公元734—802年),字廷玉。原籍河南荥阳。其祖父郑亮在鄚州任司马,留居本地,遂为鄚人。其父郑泰,官至武卫大将军侍太常卿。明万历本《任丘县志》记载,郑玉私宅在莫亭县颂美里(鄚州城内),幼年读书习武,有老成之风,至20岁有济世之才。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郑玉死于莫亭,时年68岁。第二年葬于鄚州城南二十五里三方村之原。
老子田园归兴豪,已将功业付儿曹。庭中手种梧桐树,他日朝阳看凤毛。
蝶正冶容蜂正狂,莺如羞涩燕如忙。低枝莫搭鞦韆索,留送婵娟出短墙。
石林峨海刹,杰出大方家。说偈瓶翻水,看经席散花。
秋听潮信急,夜坐月痕斜。借问穷源客,曾乘几度槎。
兽生文蔚,凤亦五色。绚彩火然,岂由画饰。猗欤若人,不扶自直。
数仞难窥,万顷谁测。
四教必修,九德斯备。往行前言,多识罔匮。一见口传,暂闻心记。
生知之敏,昔餐今至。
艺不兼游,择其从善。苞罗载籍,绝妙虫篆。该综名实,宪章朝典。
不体良才,孰营心辩。
在昔未遘,乃眷伊人。余未倒屣,先枉清尘。顾惭菲薄,徒招好仁。
倾盖已旧,久敬弥亲。
范张交好,升堂拜母。亦蒙吾贤,此眷之厚。恩犹弟兄,义实朋友。
岂云德招,信兹善诱。
欣遇以来,四载斯日。运谢如流,时焉岁聿。月次既穷,星回已毕。
玄象昼昏,明庶晓疾。
妍拙不齐,方员各取。子登王朝,为代规矩。余栖一丘,卧痾静处。
同尽性分,殊涂嘿语。
得于神遇,相忘道术。若水之淡,乃同胶漆。岂寄呴濡,方申绸密。
在心为志,非诗奚述。
之子难忘骨肉情,远寻仲弟入杭城。好山半乡舟中看,佳句多于枕上成。
驿路牛羊归暮色,江桥鼓角动秋声。端淳耆旧今无几,为问湖边老净名。
枢星不复见,犹自恋慈帷。抚有河山胜,长含风木悲。
璇宫香未散,珍膳视无期。依旧春光遍,青芝发九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