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公元734—802年),字廷玉。原籍河南荥阳。其祖父郑亮在鄚州任司马,留居本地,遂为鄚人。其父郑泰,官至武卫大将军侍太常卿。明万历本《任丘县志》记载,郑玉私宅在莫亭县颂美里(鄚州城内),幼年读书习武,有老成之风,至20岁有济世之才。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郑玉死于莫亭,时年68岁。第二年葬于鄚州城南二十五里三方村之原。
文章始隋唐,进取归一律。安知鸿都事,竟用程人物。
变今嗟未能,于己空自咄。流波亦已漫,高论常见屈。
故令俶傥士,往往弃堙郁。皋陶叙九德,固有知人术。
圣世欲尔为,徐观异人出。
昔人蚁壤游,方复诧贵仕。回首辞穷约,投分感知己。
邻鼓惊边隅,得无豢养耻。战酣分为却,血尸三百里。
推枕视窗分,前事皆可纪。向来心营营,乃始得真止。
彼此谁贤愚,所持那足恃。
罗浮梦里玉人遥,湘水春深泣翠绡。喻得空王无上法,诸天随喜作香飘。
好上三台望,还从九曲行。可怜文种水,犹抱伍胥城。
风雨松林暗,烟波笠泽清。公孙今在否,寂寞久无声。
吸罢古梅清淑气,风流雨散旋言归。拘程衣食苦不足,咫尺二老玄踪违。
众人沟壑防饿死,有客不恤真忘机。收拾杖屦成独往,忘形履崄趫如飞。
赤城正阻天台径,霞标雉堞云外磬。金堂玉室开幽扃,丹梯缭绕追散圣。
虎公信有济胜具,已远木末屡回顾。乐堂与我差肩随,如驼痀偻如蚁步。
更有小杜挈行囊,百级以下影烟树。卸却行囊众手传,此子始协寻山趣。
登高山势伏蠵龟,龟背绿净天风吹。东西南北浑不辨,忽见隋塔凌云姿。
辞山难舍鸾鹤侣,赠别固是我辈语。临行已约天气凉,更作胜游向孤屿。
佛塔在何许,斗折历隤坻。蜿蜒活笔锓,一卷陀罗尼。
刺天交屹峙,拔地两崛奇。墙匡秋井塌,灵鳗无人知。
复从坏殿壁,摸认青萝碑。诠诗没榛莽,坡韵亦尘缁。
寻僧纵逸步,锉冷茶烟迟。窥颜镜元镜,乱叶堆荒陂。
凝龙睡不醒,慌惚泉眼移。苍凉催晚色,周览凄心脾。
山灵不留人,飒爽飘微飔。丹黄忽送望,奔赴恐后时。
芦汀暂系斜阳缆。捲空烟、万里长风暗。水鸟如啼,一更更、高低随舰。
樯灯黑,梦到空江易魇。
乱山对岸排苍绀。打船头、阔浪飞天堑。此地当年,奏迎銮、歌香月艳。
哪知恰、翻出子山愁案。
朝曦杲晴空,宿雾开纷披。萦纡度墟曲,荦确行溪湄。
横桥转山腰,丹垩明招提。豁谺觑阴洞,欲入愁途迷。
流泉暗淙琤,喷壑跳珠玑。岩根石彩翠,映水光参差。
穷高上苍岑,支策行攲危。林端出绀宇,兀与浮云齐。
曾来念旧事,历历经行时。松长向如人,今已老十围。
我尚喜青鬓,还年未生丝。偕游数君子,意拟探幽奇。
诸峰未历览,寒日还平西。同携下前麓,却望兰阴归。
明年艳阳春,更约相追随。当须各努力,补屐寻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