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善括,历史人物,字无咎,号应斋居士,江西隆兴(今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时间在孝宗朝,尝登进士第。乾道七年(1171)知常熟县,后通判平江府。淳熙六年(1179)知鄂州,后罢免;淳熙十六年差知常州。著有《应斋杂著》6卷。杨万里为之序。赵善括能诗文,所作奏议,颇切中时弊。曾与洪迈、章甫、辛弃疾等人诗词唱和,而和辛弃疾酬唱者尤多,有一部分词作近于辛词。《□村丛书》收《应斋词》48首,《全宋词》收49首。
薄雾生寒水,寥寥舣画船。人伤千里别,桂吐十分圆。
把酒非前夕,追欢忆去年。南楼足佳兴,好在谢林川。
李家芍药开满堂,夔州太守更清狂。题诗晚坐朱栏静,对酒春怜白日长。
好为池台留烂熳,莫教风雨怨凄凉。佳期卧病难乘兴,怅望残花忆谢郎。
□寇将军力自宣,幕中议论可回天。气吞骄虏鞭先著,威定并门檄罢传。
正恐一隅防饮酒,休从百尺笑求田。杨雄禄位谁能动,姑为侯巴草太玄。
贫人养儿女,其苦安可言。计日喜存活,及岁能无欢。
我非无大男,夭不与我玄。踰年幸举汝,吾道方艰难。
万卷不能炊,一钱丐人艰。汝顾生健食,饥啼可胜怜。
论升买市米,归已亭午閒。待饱化为乳,乃及供汝餐。
常恐力难活,嗢喔行周年。身中百衲衣,五色花斑斑。
头上红锦帽,金钱龙凤盘。涎长被颈下,文抱当胸前。
吾贫那辨此,见汝从母贤。俗情重晬日,烹羊宰肥豚。
招要聚三族,喜气令冬温。吾此为单家,力又难膻荤。
亦复洁疏食,为儿荐蘋蘩。祝毕抱汝拜,忍涕为笑颜。
我族食遵义,八叶当吾身。维昔别子公,锋冠刘綎军。
播平不与赏,屯耕水烟田。谋力著新站,气欲无奢安。
鹰鸠起旁掣,郡卒赖以全。定国与捍患,饮井俱忘源。
洪柯有荣悴,欲语声已吞。先世一卷书,今惟吾家存。
将复高祖德,未必非荡迁。想见灵之来,喜添一代孙。
子孙不易为,抚首增浩叹。汝母罗百具,试儿心向先。
鳞列图与书,错以聿以研。古印大如斗,中央狮伏跧。
寸幅我新画,上有米家山。抱持不可律,爬按随掀翻。
乃左持古籀,右手持天元。大笑真吾子,此意宁非天。
我年十七八,逸气摩空蟠。读书扫俗说,下笔如奔川。
谓当立通籍,一快所欲宣。狂谋百不遂,亲老家益贫。
头颅近三十,心平无波澜。穷达知有命,浪走无乃颠。
观海难为水,一蓺思专门。几年费心血,略识书数原。
父菑子肯穫,夫岂不愿然。即今盛平世,经术招儒冠。
立成俱推步,不用暅与蕃。两闱禁篆体,隶楷须同文。
儿亦焉用此,来踵阿爷跟。六经丽日月,义若东溟宽。
取汲任其才,收效无钝顽。小用为帖括,命来即称官。
腾身九霄上,袍笏光且鲜。一生免长饿,亲戚分唾残。
世间富贵人,得力文几篇。儿其速长大,破楼思著鞭。
与作鼠衔姜,宁为麦争籼。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绿水芙蓉,羡幕府、诗才清绝。继玉茗、低吟红豆,高歌白雪。
北固西风供作赋,南徐画烛欣留客。泛烟波、听彻碧箫声,扬州月。
湖海恨,泥鸿迹。古今事,烟云灭。看江山如此,都归彩笔。
一卷龙光腾宝剑,千秋慧业传瑶笈。爇名香、浣手细披吟,心先折。
畏吾村边古时路,桔槔亭畔婆娑树。落日荒榛不见人,谁道先朝相公墓。
公昔承明当直时,经纶密勿天下知。升平宰相风流盛,馆阁文章后辈推。
晚逢北寺纵横日,老臣心事忧时极。伏阙徘徊薄俗嗤,孤忠调护先皇识。
白首丹心二十年,每闻忧国涕泪涟。高皇社稷一朝正,朝廷无事公归田。
康陵已事成仓卒,后来论者何翻覆。大贤之后并凌迟,惨淡秋风号宰木。
零落遗阡事惘然,诸公高义薄云天。曾无碑碣人间识,可信衣冠梦里传。
南中耆旧当时少,华容尚书亦元老。江湖廊庙各有志,男儿何必抽身早。
青史幽沈合一伸,功名节烈两难论。千秋陨涕封疆狱,遗恨中朝无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