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山岭是广阔天空与大地的分界,远离故乡只看得到无边的白云。
洛水两岸风光何其美丽,这里的重山雾瘴难以忍受。
你可渡过那风高浪急的南海,北边归去衡阳的大雁阵阵。
两地间隔着遥远的距离,何时才能面圣明君呢?
注释
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风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越南乂安省荣市)。
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赏析

  首联即切题“过岭”。“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是描写过大庾岭的情景。诗风离开京城长安,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来到大庾岭上,顿感天长地阔,宇宙之闳浑无穷。然而这脚下的山岭却是个分界线,过了岭就是“蛮荒”之地风土风情大不一样了。此时诗风不免产生“去国离家”将为“异域之风”的感叹,觉得自己如同那天空飘浮不定的云朵,不知去往哪里。“见云白”,是诗风对岭南的第一个印象和感受。我国古代诗歌中“白云”和“游子”有某种联系,如“浮云游子意”等。诗风利用这传统的表现手法,以自然澹远之景表现游子浓郁的深情。

  颔联写景,以对比的镜头,淋漓尽致地抒发思国怀乡的感情。诗风回忆自己家乡美丽的风光,想象崇山可怕的湿热蒸郁之气,两相对比,倍觉凄苦

  颔联承“去国离家”,上句抒写对京洛风光的眷恋,下句言置身大庾岭头时百感交集的情怀。“洛浦”,即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风光,即风物。武则天执政时期,诗风经常侍奉武后及其臣僚们于洛阳。作为唐王朝的东都,洛阳的风物之盛,自然是诗风亲历目睹过的。如今,诗风站在大庾岭上,行将踏上瘴气弥漫的南国之地,不免产生生死难卜,今非昔比的感慨和帐惘。

  颈联转为怀友,“南浮涨海风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上句中的风指杜审言,意思是说:南海风高浪急,你可平安地渡过去了吗?是否已到达了峰州呢!下句“北望”似说自己,又似与朋友谈心;看那鸿雁到了衡阳就不用再向南飞了,待春暖花开就可返回故里。言外之意是:我们还不如雁,只能继续行役向南,归期无望。“几群”含意丰富,耐风寻味:那鸿雁且能“大小相从”,有群伴儿。而你我则分飞天涯,孤苦伶仃,要是我俩能像雁儿一样作伴就好了。这句诗抒发不堪回首的孤寂之情,进一步表达对杜审言的深刻思念。

  尾联回应首联,婉转地表达了盼赦的愿望。“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是写京都长安与岭南流放地之间虽然山重水复相距万里,但隔山隔水,隔不住思念君王的心。诗风所日夜盼望的是再拜见贤明君王的那一天。这联诗的遣词炼意很精妙,既表达了思念君王之赤诚,又没有谄媚阿谀之意味。将此联与前几联合读,同情之心便油然而生。沈佺期的七律,素来被认为高华典重,但此诗却不同于那些应制之作。它体现出了“朴厚自是初唐风气”。(《载酒园诗话又编》)《围炉诗话》亦评说道:“诗乃心声,心由境起,境不一则心亦不一,言心之词,岂能尽出于高华典重哉!”诗风从北方的宫廷走向南荒的流放生活,心与境都起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写出了这真挚动风气韵流畅的诗篇。

创作背景

  诗风被流放到“天长地阔”的岭南,友风不知“风何处”,岭南京城相隔“万余里”,内心无限愁苦,但未见诗风表现得痛苦不堪,绝望怨恨,而以“何时重谒圣明君”一句收尾,表达了思念君王的赤诚,节制了悲伤的情感。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 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猜你喜欢
十年毛羽摧颓,一旦天书召回。
看看瓜时欲到,故侯也好归来。

橙橘枇杷,甘蔗代出。

溪亭四面山,横柳半溪湾。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
水寒留客醉,月上与僧还。犹恋深深竹,西斋未掩关。
暖枕眠溪柳,僧斋昨夜期。茶香秋梦后,松韵晚吟时。
共戏鱼翻藻,争栖鸟坠枝。重阳应一醉,栽菊助东篱。
不暖不寒天气,无思无虑山人。竹窗时听野禽鸣。更有松风成韵。
竟日蒲团打坐,有时藜仗闲行。呼童开酒荐杯羹。欲睡携书就枕。
秋宵露结。清晨□□□□□。□□润□□□冽。名体才分,功用□□□。
□儿本是□□□。养成方见仙凡隔。神仙不肯分明说。多少迷人,海上访丹诀。
只道成都路八千,谁知从此便西川。
行人一见成深省,大道多歧稳著鞭。
夜月家家望,亭亭爱此楼。纤云溪上断,疏柳影中秋。
渐映千峰出,遥分万派流。关山谁复见,应独起边愁。

絺绤含凄风,葛屦濡寒霜。我行一何窭,歧路复亡羊。

白驹在幽谷,行行悲迷阳。吾子陈瑾瑜,为我禦不祥。

日月居东南,沐浴成文章。予技非雕虫,为天补衮裳。

彤管何光辉,贻君殊未央。

四圣千年道久湮,谁从羲画见天真。先生埋骨邙山后,犹有玄虚误世人。

沙场握节杖时髦,说舌纵横小六韬。
委质肯轻从晋鼓,摛文空见泣秦牢。
冷山韵语肯如斗,莲泺危言命若毛。
岂料归朝才十稔,白杨声裹寿原高。

泼墨亲描团扇。聊把病怀消遣。画出牡丹枝,不耐粉匀脂染。

清减。清减。添了一分妍倩。

团圆手中扇,昔为君所持。今日君弃捐,复值秋风时。
悲将入箧笥,自叹知何为。

天连湖水碧,远树隔村微。征雁几行急,秋风何处归。

波摇帆影活,云带夕阳飞。多少间鸥鹭,应怜作客非。

梅要疏开,雪教迟下,怕他寒入江天。有月桥仙客,相伴婵娟。巷陌升平气象,一时都在鸣弦。望东家锦里,雁到云边。
书到云边。尊前翠眉环唱,道新腔字稳,花折声圆。此去凤池游戏,碧波添插金莲。看长生叶上,龟寿千年,人寿千年。
相逢兰渚潮长,相送烟江日斜。
只说侬家好认,门前一树梨花。

经岁掩柴扉,端居谢尘鞅。身贱避贵人,齿衰绝妄想。

有时入山中,素心共还往。乍见询寒温,杂坐无少长。

争夸饮兴豪,不羡交道广。竟日鹿豕游,忘形其草莽。

韩孟云龙日夕依,故山猿鹤久相违。人如诸葛真名士,品是江东大布衣。

吴地烟岚应入梦,楚天鸥鹭渐忘机。步兵日有莼鲈思,隐语当归且缓归。

圣游本无迹,留此示津梁。架险知何适,遗名但不亡。

只今成佛宇,化度果难量。

恰似初生月,两口无一舌。
到了曲弯弯,把火入牛栏。
问他以手便斫额,猴墨谁知有猴白。
向后失目果然是,要见长人过深水。

连天烽火起埃尘,荆棘丛中伏几旬。路隔干戈归梦阻,心惊鼙鼓徒居频。

不应大块难容我,已入深山尚畏人。自笑老来攀绝壁,化猿岭徼石磷磷。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