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不详。字介石,庐江(今属安徽)人。性朴野,有异术,多谈神仙之事。适意往来,行踪不定。或寓庐山白鹿洞,或居茅山,或游九华山。早年尝以时事干南唐李氏,以其狂戆,不为所用,遂拂衣归隐。中主保大时,以异人召,不至。宋太平兴国九年(984),自茅山再游庐山。后不知所终。生平见马令《南唐书》本传、《诗话总龟》卷四四、《十国春秋》本传。坚能诗,常于佛寺道观行吟自若。其《题幽栖观》、《游溧阳下山寺》等诗尤有名。《全唐诗》卷七五七、八六一两见,存诗6首、断句2联。《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寒夜肯过我,来者非等閒。取我已逝怀,今夕复见还。
始合若微感,再厉遂无端。嗟我夕有知,感子难自吞。
长剑四五动,十指千万弹。持以喻我意,此意殊未殚。
须墨惟沥血,须纸惟刳肝。执笔为我书,我舌敝犹存。
子心狂而忠,子节纯且坚。为子所能为,毋为空诟天。
金刚台小一鸱夷,大苏大阳如酒卮。刘郎字字白云气,犹嚼黄花把剑吹。
文皇报功铭太常,异姓独数河间王。上公茅土传无疆,矫矫孙子承其芳。
文韬武略众所臧,中朝注倚麟凤祥。先皇召见七宝床,寻常雨露沾濡滂。
我皇继统御明堂,熙熙民物归虞唐。岂以盛治忘豫防,简阅戎备心皇皇。
维时四月天艳阳,敕开射圃西苑傍。黄屋左纛临中央,虎贲貔貅侍两厢。
旌旗卷云白日黄,金鼓殷地晴雷镗。诸侯剑佩纷以跄,装束绣帽云锦裳。
雕弓韔服矢插房,拱翼趋进仍雁行。惟公年少思奋攘,况复第一爵序当。
挥鞭纵辔意气扬,蹴踏神骏惊高骧。瞥若掣电流晶光,手中白羽鸣秋霜。
参连破的相铿锵,飞鸟退伏兔走藏。应弦落彀非蹶张,却笑一箭空穿杨。
众目愕顾风回飏,欢呼振耳声洋洋。后来继者谁颉颃,鹏鹍斥鴳难为翔。
天颜有喜宠命将,劳宴特赐流霞觞。更有宝镪来上方,明日恩诏传貂珰。
内帑蕃锡礼数章,黄金腰带蟠龙香。擎出里巷增辉煌,受之百拜喜欲狂。
眼前纨绮惟膏粱,惟公令望如圭璋。巧力小试讵足量,胸藏甲兵十万强。
风云千载逢明良,天生老将登岩廊。隐然与时为津梁,威名震慑戎与羌。
天山大定四海康,由基仁贵何足长。我歌虽短意则详,庆源已拟后寖昌。
河间之水通天潢,千秋万岁同汤汤。
肩舆直过上湖西,泱漭晨光远欲迷。风起涧松清不暑,雨乾石路净无泥。
泉分绝壑流边续,云到高峰尽处低。投老宁能数来往,把杯洞口听猿啼。
寒云不成雨,暝色凝江枫。巫峡梨花梦,飘浮过郢中。
怀宝恐吾累,蔽形何可遗。囊衣入山谷,势急还弃之。
及至出山日,秋风吹树枝。免为刀兵鬼,冻死宜无辞。
书屋正临溪,喜春回,浅碧粼粼晴晓。一片縠纹轻,红襟燕,掠处翠萍如扫。
仙源难觅,浮来千点桃英小。十里银塘,迷望眼,色映离披芳草。
溶溶漾漾桥边,岂离人、愁泪流将不了。杨柳绿阴浓,风生处,时有白鸥飞到。
烟云渺渺。钓船归矣渔歌悄。试问者番新雨后,添得浪花多少。
山行一百五十里,人家鸡犬如桃源。上有太古白石洞,中是群仙炼丹坛。
人间风雨不敢到,梁时栋宇今犹存。陶公真诰已入奏,孺子昆崙去未还。
帝遣蛟龙护灵石,时闻钟鼓鸣空山。箫台回光日月白,河汉挂屋星辰寒。
休粮道士逐白犬,种桃金母驱青鸾。千年茯苓长根蒂,百岁老人古衣冠。
曾闻赤水出岩洞,饮者白日生羽翰。前朝此地禁樵采,迩来胜致多凋残。
长松滴露封丹灶,独鹤衔烟锁洞门。神仙有楼不肯住,我辈走马何时閒。
愿分半间云月屋,自种数亩枸杞园。岩头独坐洗尘耳,消此两涧清潺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