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道源(1260~1336),元代散曲家,诗人,字得之,号顺斋。世居眉州青神县(今属四川省),后徙居兴元南郑(今属陕西省)。初为郡学正,皇庆二年(一三一三)征为翰林编修,进应奉,迁国子博士,延祐七年(一三二〇)辞归。年七十被召为陕西儒学提举,不赴。著有《闲居丛稿》。他所著的《闲居丛稿》,平实显易,有承平之风。
两舟同行如结邻,两翁相对各垂纶。丝长水远意不极,俱是江湖閒散身。
倏无忽有时交诧,咫尺烟波不相借。稚子牵丝似有情,前村问酒先论价。
江淮以南罾罟多,潇湘向上皆风波。公家正住鱼龙窟,我兴却在沧浪歌。
沧浪歌长秋日短,野水寒天迷近远。酒醒高堂看画图,黄芦瑟瑟江风满。
连林接叶失高低,垂手摩肩任取携。丹凤赤乌衔不去,留将鹤子与梅妻。
正冠坐方舟,晨诵赵子诗。风湍忽荡激,感此危苦辞。
古人去已远,来者知为谁。正音堕空阔,遗响何差差。
桂枝岂不华,天霜肃严威。春风在中泽,日长蒿与藜。
乘休不得奋,吐气千丈霓。徒令文字间,勃郁含愤悲。
兹晨岁云暮,矧当违远时。且复对尊酒,高歌送寒曦。
歌竟不重陈,潜心以为期。
路折李公桥,吾庐一水隔。杨柳绿依依,不见李公宅。
桔槔亭已颓,清响落林隙。微风散稻田,斜月上松石。
菜园全荒凉,莲花总幽僻。惨淡经檀花,照人犹深碧。
李公社稷臣,杯酒非所适。挥涕白鸥前,散发秋堂夕。
竹林寄余兴,禅房时著屐。偶然出诗句,幽怀感今昔。
虾菜尚难具,平泉安足惜。惟有法华庵,空廊黄叶积。
呜呼王封君,心事鬼出没。驱山截长江,化作云水窟。
旱火六月天,万栋挂龙骨。萧条一祠宇,像设何髣髴。
破屋夜见星,漏雨湿衫笏。杯酒谢车篝,兹事恐亦忽。
我闻古先王,报施必称物。矧今崇佛宫,民力殆欲屈。
岂无制作手,一为起荒茀。李侯仁贤资,抚字良矻矻。
可但清似冰,方看健如鹘。沉迹千载后,行且见披拂。
阴功世易忘,远虑俗多咈。勉哉君毋迟,斯民久已郁。
暗长青青雨后蔬,道人闻亦顾村居。话多未尽期明日,心欲求安拟弃书。
古寺钟催归息鸟,寒林烟暝返山驴。沃州不远支公地,乘兴能令杖策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