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

旧山归隐浪摇青,绿鬓山童一帙经。诗帖布帆猿鸟看,
药煎金鼎鬼神听。洞深头上聆仙语,船静鼻中闻海腥。
此处先生应不住,吾君南望漫劳形。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猜你喜欢
古观寥寥枕碧溪,偶思前事立残晖。漆园化蝶名空在,
柱史犹龙去不归。丹井泉枯苔锁合,醮坛松折鹤来稀。
回头因叹浮生事,梦里光阴疾若飞。
绝妙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
飞动应由格,功夫过却奇。麟台语集卷,乐府换歌词。
李白应先拜,刘祯必自疑。贫须君子救,病合国家医。
野客开山借,邻僧与米炊。甘贫辞聘币,依选受官资。
多见愁连晓,稀闻债尽时。圣朝文物盛,太祝独低眉。
卜宅西湖上,花翁死亦荣。
诙谐老方朔,旷达醉渊明。
风月生前梦,歌诗身后名。
风流不可见,肠断玉箫声。
蚤知鹊山亭,李杜发佳思。
弥年听传夸,登览通梦寐。
遥怜坐清旷,落笔富新制。
尚因宾客集,沥酒使我醉。
元日甘泉会,衣冠拜冕旒。
图书一四海,玉帛万诸侯。

俭节清名世绝伦,坐令风俗可还淳。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

四海仪刑瞻旧德,一樽谈笑作闲人。铃斋幸得亲师席,东向时容问治民。

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忍饥卧空山,著书十万言。

贼亮负函贷,江北烟尘昏。奏记本兵府,大事得具论。

请治故臣罪,深绝衰乱根。言疏卒见弃,袂有血泪痕。

尔来十五年,残虏尚游魂。遗民沦左衽,何由雪烦冤。

我发日益白,病骸宁久存。常恐先狗马,不见清中原。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门初闭。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
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冬暮雨,幽响滴空阶。细细犹疑随叶下,丝丝时趁泻珠来。

清泪湿乾苔。

芭蕉畔,零落旧萧斋。香断漏残添寂寞,窗寒影弄助离怀。

门掩独徘徊。

三十七年聊把玩,峻坡驰马只轮飞。陶潜官罢知今是,梵志人归叹昔非。

白骨观成看世妄,青山招隐与心违。桃花一雨平湖满,且乞长竿守钓矶。

七层宝塔势峥嵘,千级危梯石削成。人到云端衣袖湿,风来天外铎铃鸣。

峰峦对峙分旗鼓,江水双流绕市城。半响凭栏舒眼界,全闽形胜望中明。

汉使得张纲,威名摄远方。恩沾柱下史,荣比选曹郎。
江带黔中阔,山连峡水长。莫愁炎暑地,秋至有严霜。

乞食过东鲁,敛策入白门。白门我久游,故迹应尚存。

板桥通秦淮,高楼近长干。虽无钟山松,雨花可盘桓。

旧识如相问,休言雪窖寒。

绕城密密插垂杨,近水仍添四五行。莫遣行人来系马,更教遮护起藩墙。

星稀初可见。
月出未成光。
澄江照远火。
夕霞隐连樯。
贱躯临不测。
玉体畏垂堂。
念别已零泪。
况乃思故乡。

梵王宫殿有仙家,曾此瑶觞醉碧霞。雨过石坛寒象纬,风来祇寺委龙蛇。

经翻贝叶相腾瑞,饭熟青精味胜麻。昨日老僧谈妙法,缤纷犹自坠天花。

大江流不彻,日夜涵虚明。行客一杯酒,对之无限情。

中兴事岂偶,再出道非轻。君若登衡轴,无忘此水平。

香添芸饼,乍披图省识,吾家太白。石上霜华看潋滟,入夜游氛都灭。

虚籁吟秋,明波泻影,千顷玻璃彻。谁吹横笛,馀音空外如发。

追昔金虎贲荒,吴宫剑冷,只剩当时月。坐对层峦看转碧,一线烟痕新裂。

锦瑟初停,娇歌又起,好景无虚设。欲行又住,留连几度难别。

梵宇新瞻金碧光,心依重此礼空王。曾参七偈耽玄教,欲扣诸天到上方。

风里磬声传净界,雨中花气逼禅床。逢僧久话降龙事,不觉归鸦报夕阳。

来时云拥衲,别夜月随筇。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