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归舟,悔轻与、故国梅花为约。归雁啼入箜篌,沙洲共漂泊。
寒未减、东风又急,问谁管、沈腰愁削。一舸青琴,乘涛载雪,聊共斟酌。
更休怨、伤别伤春,怕垂老、心期渐非昨。弹指十年幽恨,损萧娘眉萼。
今夜冷、篷窗倦倚,为月明、强起梳掠。怎奈银甲秋声,暗回清角。
自怜羁馆庭,不见梅和柳。何处引春容,忽向寒空走。
风树绕檐飞,天花随地有。嗟兹六出形,二纪相违久。
南州嘉炎德,西桂千林黝。岂因寒意薄,欲使繁阴厚。
偶当残岁馀,见尔初春后。谁分万点珠,乱撒千山首。
虢国洗朝颜,湘娥挥素手。颇疑春露凝,独许冰怀受。
信国不可为,偷生岂能久。止水与叠山,只争死先后。
若云袁夏甫,时地皆非偶。得正而毙矣,庶几全所受。
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无所不学。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许,上书谒范文正公。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嘉佑初,见洛阳程伯淳、正叔昆弟于京师,共语道学之要,先生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尽弃异学,淳如也。
京兆王公乐道尝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语学者曰:“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学者闻法语,亦多有从之者。上嗣位之二年,登用大臣,思有变更,御史中丞吕晦叔荐先生于朝。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横渠至僻陋,有田数百亩以供岁计,约而能足,人不堪其忧,而先生处之益安。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岁值大歉,至人相食,家人恶米不凿,将春之,先生亟止之曰:“饿殍满野,虽蔬食且自愧,又安忍有择乎!”甚或咨嗟对案不食者数四。
会秦凤帅吕公荐之,诏从之。先生曰:“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及至都,公卿闻风慕之,然未有深知先生者,以所欲言尝试于人,多未之信。会有疾,谒告以归。不幸告终,不卒其愿。
墅西丛竹日平安,莺谷鸥汀恣结欢。喜有凤毛三釜养,宁须蝉蜕九还丹。
秋风舴艋催飞鸟,冬日斑斓落舞鸾。寿越古稀登耄耋,封从郎署进堂官。
一朝朝、怕离愁别,今番真个行矣。轻装一石秋风后,才作归来燕子,谁说起。
早又被、饥驱历碌无时已,眉闲眼底。任拍遍花栏,听残莲漏,不敢堕双泪。
销魂是,岁岁瑶琴撇理。华年都付流水,思量明日黄河道,人在斜阳影里,差足喜。
有万叠,青山容我相偎倚,闲钱剩几,好载酒河干,看潮海上,尽把乱愁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