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大号疏廷涣,中权秉帝枢。槐庭联上宰,芸省冠诸儒。
国瑞麟一角,家肥凤九雏。便乘箕尾去,彷佛在星图。
袖中束书数卷,车后挂酒一瓢。任尔风尘度日,犹胜政府逍遥。
秋光已尽。月也幽香褪。只有霜膏团紫晕。仙雾兰浆深酝。
小窗读易初晴。药炉风软烟轻。莫遣先生午睡,凭教鼻观惺惺。
杏山山上石屼?,杏山山下水泬。山前山后沙土红,疑是当年覆军血。
忆昔将军初上马,羽檄交驰遍天下。貔貅十万出雄关,遮日旌旗隘原野。
画鼓三通不交战,觱篥声中辙先乱。二千铁骑俨天人,大箭长弓一当万。
霜摧败叶草偃风,血流海色波涛红。功成不坑长平卒,祇今竹帛褒元功。
吁嗟推毂竟何补,献俘解缚拜圣主。有人东望尚招魂,衣冠昔葬燕山土。
朝来马上泪沾巾,薄命轻如一缕尘。青冢莫生殊域恨,明妃犹是为和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