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飘萍著处即为家,伏枕悠悠对物华。处处鞦韆竞男女,年年寒食乱风花。
药囊亲坐劳频检,酒瓮生尘亦可嗟。未老会寻吴市卒,苦贫须种邵平瓜。
云烟南望群山会,水树东浮去路斜。行止此身应有命,不须辛苦问生涯。
爱尔读书阳羡里,乔林古木五湖东。山如城郭铜棺并,水落田畴罨昼通。
野老犹能说周处,仙人何许觅张公。园收橡栗霜初重,饭煮桃花岁屡丰。
马队岂堪延祖企,草堂今复见卢鸿。已知贡赋随时给,还笑衣冠与俗同。
一艇微茫在烟浪,采菱歌断夕阳中。
镫晕虚堂,算人似、病叶飘零难久。离绪吹入,荒烟空帘断肠又。
凄绿暗、孤帆自倚,莫听到、冷猿啼后。远树冥冥,晴川历历,无那僝僽。
更残梦、飞堕淮南,怕云影销凝渐非旧。今夜酒醒何处,向遥岑回首。
应也弄、湖阴缺月,有一绳、断雁归否。为问茸帽禁寒,共谁消受。
大江茫茫江水白,堤畔筑庵护深碧。绯桃绿柳锁双眉,日浸波光荡云液。
新芦簇簇满长洲,深厚由来畜土脉。彼苍眷注优且渥,四十年中地频辟。
千村黛色接云容,百顷岚光被郊陌。江流浩浩汇奔注,两山排闼如相揖。
昔年曾付丹青手,妙画难得云林笔。忽检巾箱旧图卷,痴翁豪素留名迹。
烟江叠嶂渺千里,尺幅不嫌鹅绢窄。借作此图亦快事,风涛飒飒生虚壁。
我今恍惚身入画,万壑千岩赴襟舄。弹琴一曲江月寒,苍翠空濛入帘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