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阙编》何人作者,今邪古邪?”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皇娲化万象,赋受无奇偏。胡为堕爱境,亦为尤物牵。
煌煌灵祠花,玉蕊冠春妍。婉如倾国姝,独立江湖边。
顾惜怨夺移,含秀梁宫烟。青黄竟自寇,始信拥肿全。
珍材归好事,肌理致且坚。瑑刻方寸馀,遗像规汾壖。
愿言税灵驭,要复安所怜。神游妙难诘,岂以大小悬。
槐根开梦国,橘实游棋仙。静想宝龛中,坐纳东南天。
况有大者存,指顾超八埏。
百雉临江岸,芙蓉久擅名。水连秋港阔,帆趁午风轻。
雁落波初冷,花开日正晴。烟光相淡荡,云物共鲜明。
艇小堪垂钓,歌清待濯缨。渔樵聊作侣,鸥鹭暂同盟。
渺渺青云志,悠悠万里情。欲寻霄汉路,翘首望蓬瀛。
青山之中有白云,古今能画者数君。南宫房山去已久,高步独数朱山人。
山人于画但适意,闲中翰墨恣游戏。下笔江山千万重,妙入天机夺元气。
昨日王家饮酒醒,写出会稽山阴之兰亭。尖峰削圭插天出,长松偃盖垂云青。
想当暮春三月初,天气清明景物舒。流觞曲水发高咏,一代名士今何如。
凉烟夕草总陈迹,留得斯文数行墨。鲁鱼亥豕何其多,一片谁存晋朝石。
右军孙子复才贤,宦游万里西南天。石田茅屋春雨里,落花啼鸟东风前。
我亦越王台下客,脱冠偶此南夷谪。云门六寺若耶溪,老眼画中看历历。
何时与尔得归田,南湖北垞居相连。不惜东山谢公屐,且回雪夜子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