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湋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昔者有化人,来集周王庭。咫尺逝万里,顷刻超百龄。
五音荡心神,耳乱不可听。众采眩其目,不分丹与青。
飘鹞惑真伪,恍忽迷窈冥。驰思八极表,讵知日与星。
未尝出户牖,自疑涉天廷。左右莫觉悟,兀然殆遗形。
祈招作悲歌,圣贤用为经。
忆昔见子时,我在西关住。顾我已衰朽,爱子特明悟。
其后十数年,于此数见之。气貌日益好,胸中即可知。
貌者德之表,精神气所为。气无所不适,其本在养颐。
所养得其正,其美充四肢。子是名公孙,家法能自持。
子学有旧业,尤富礼与诗。重之以所养,何适而弗宜。
古人有大路,行者皆坦夷。夫以子之明,岂惑于多歧。
修鞭与长辔,逸驾无停时。古人亦何人,勿问皆可追。
昨见子笔札,老人为子喜。其言逊而恭,贲然有文理。
愿子更勉之,莫忘老人语。所居求正人,正人德之辅。
同病齐年各老成,喜君勿药近安平。篮舆不惜寻梅过,藜杖何妨倒屣迎。
潘令剧谈不至夜,刘郎新句和来清。疾行每愧穿杨手,金榜君居第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