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莹师携琴见访

郑卫湮俗耳,正声追不回。
谁传广陵操,老尽峄阳材。
古意为师复,清风寻我来。
幽阴竹轩下,重约月明开。
(995—1057)眉州人,字昌言。少孤力学。仁宗景祐四年进士。累官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上疏力请广言路、尊儒术、防壅蔽、强宗室、重农桑、禁奢侈,有补于时。为人纯素忠谨,以律度自居。
  猜你喜欢
无端偶效张文纪,下杜乡园别五秋。
重过江南更千里,万山深处一孤舟。
矮帽长条紫縠衫,朱门深静似重岩。
莫言永日浑无事,种药移花一一监。
池上新秋帘幕卷。菡萏娇红,鉴里西施面。衰柳摇风尚柔软。眠沙鸂鶒临清浅。
新翻衰翅云间燕。满地槐花,尽日蝉声乱。独倚阑干暮山远。一场寂寞无人见。
树头挂网枉求虾,泥里无金空拨沙。
刺漆树边栽枸橘,几时开得牡丹花。

忆昔归夫君,君家妾乡邑。所期在偕老,中道百忧集。

男孤二女弱,妾年未三十。饥寒道相保,生死在呼吸。

衡门畏宵启,行露被田隰。危言动盈路,俯仰身岌岌。

挥刀断我发,解橐散我粒。本图绝窥觎,亦用拯穷急。

肝肠向人尽,磊磈不自戢。皦若天日晶,幽闻鬼神泣。

平生旧箕帚,忍弃不再执。圭玷尚可磨,衣敝尚可缉。

委质自当年,君门岂轻入。一婢老相从,白首供爨汲。

艰难备万状,不离扃与□。此曹岂解事,居处视所习。

感激自不移,畴能彊维絷。民彝本同赋,贵贱无等级。

男儿失所事,俯首忍羞涩。衣冠乃倾颓,于此望何及。

天台中峰秀,偃蹇众山立。节妇孝子家,高风远相揖。

请歌柏舟篇,以继蓼莪什。

忠愤忧时切,风云得路先。官箴循吏传,家法棣华篇。

灭虏兵方急,优贤席屡前。如何天不憖,高冢卧苍烟。

沐浴罢趋局,幽居愁杜门。重登帝子楼,哭吊诗人冤。

凭栏参井天,隐几西南坤。冬深吊水瘦,岁晚千山髡。

丰稔遍川陆,太平到鸡豚。江城水颓雉,市瓦尘迷鸳。

坐对仙云宫,祗隔斜阳村。楼台白水外,松柏苍云屯。

天垂望羌山,雪汁融朝暾。谁为四方些,招此千岁魂。

便道访古寺,策杖寻灵源。上到山椒穷,转觉天池尊。

行疲犬马力,下视乌鸢翻。不应水性高,疑有神物喷。

肯随秋涨落,况逐夏潦浑。潜通八角井,散入千家盆。

渔村唤欲应,钓石谅犹温。似闻扣船歌,想见持竿蹲。

吾曹本山林,朝衣裹狙猿。只应适野车,便作忘忧萱。

诗兼巧拙对,酒杂醇醨吞。阍吏况解事,不妨尽馀樽。

长思密勿侍甘泉,丹地翱翔独少年。
重到文昌倍惆怅,秋风霜鬓共萧然。

露气夜生鳷鹊楼,井梧叶叶已知秋。君王只禁宫中蛊,不禁流红出御沟。

雌黄轻肆祸之根,守口如瓶舌且扪。雅量面甘师德唾,恃才命不祢衡存。

欲舒积懑唯长啸,纵有微词敢大言。棒喝从兹知猛省,幽□日日闭柴门。

入得冶父门,不避冶父剑。
剑下蓦翻身,为君通一线。
吃底劈胸拳,透底生铁面。
莫怪粗粝藜,方便没方便。

瑞香圆结异凡丛,天幸移根植禁中。露浥清香来御榻,玉牌题作锦薰笼。

观音助远接,势至辅遥迎。宝瓶冠上显,化佛顶前明。

俱游十方刹,持华候九生。愿以慈悲手,提奖共西行。

懒散形骸不自持,黄冠聊束鬓边丝。
频来猿鹤浑相识,久混龙蛇竟不知。
养拙最宜情澹泊,全生深藉德支离。
看云本自忘饥渴,况有冰泉与石芝。

戚戚去乡里,遥遥上塞垣。秦城百战地,汉垒万年屯。

牧马逢秋下,乘墉彻夜奔。从来边戍苦,不敢怨中原。

芙蓉溪畔石连松,殿阁峥嵘倚半空。一念超居无色界,几人长住广寒宫。

佳宾喜上山头月,密友时来竹下风。除却少多元本物,泥牛哮吼任西东。

春日迟迟春未阑,愁怀欲放又难宽。弃余久已如鸡肋,知味何须食马肝。

庭树两年根较固,笼禽数语韵多酸。涧阿有约谁归去,寤寐无忘为考槃。

二月皇州春事稀,玉堤琼榭尽芳菲。农官夜候馣寔降,苑监朝供苜蓿肥。

宝盖拂云双凤集,衮衣浮日六龙飞。山人无路将芹曝,拟傍台阶颂紫微。

南城古要地,险隘接闽区。国家建昌垒,镇守东南隅。

  洵读《易》,至《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曰:嗟夫,群者,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盖余仲兄名涣,而字公群,则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涤荡者以自命也,而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无为我易之?”洵曰:“唯。”既而曰:请以文甫易之,如何?

  且兄尝见夫水之与风乎?油然而行,渊然而留,渟洄汪洋,满而上浮者,是水也。而风实起之。蓬蓬然而发乎太空,不终日而行乎四方,荡乎其无形,飘乎其远来,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纡徐逶迤,蜿蜒沦涟,安而相推,怒而相凌,舒而如云,蹙而如鳞,疾而如驰,徐而如缅,揖让旋辟,相顾而不前,其繁如縠,其乱如雾,纷纭郁扰,百里若一。汩乎顺流,至乎沧海之滨,磅礴汹涌,号怒相轧,交横绸缪,放乎空虚,掉乎无垠,横流逆折,濆旋倾侧,宛转胶戾,回者如轮,萦者如带,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鹭,跃者如鲤,殊状异态,而风水之极观备矣,故曰:“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

  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 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曰,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 刻缕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

  昔者君子之处于世,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成,则天下以为贤; 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著,则天下以为口实。呜呼! 此不可与他人道之,唯吾兄可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