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译文与注释

注释
此词也见于北宋张耒词集中。
菡萏(hàndàn 翰淡):荷花。《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朱熹注:“菡萏,荷华也。”陂(bēi杯):水池。《说文解字》“陂”字下段玉裁注曰:“陂得训池者,陂言其外之障,池言其中所蓄之水,故曰‘叔度汪汪,若千顷陂’,即谓千顷池也。”这里“十顷陂”即言“十顷池”。
举棹:此处“举棹”与下面的“举棹”、“年少”,均无实际意思,是采莲歌中的“和声”,如今人唱号子时“嘿嗬”、“哟嗬”之类。刘永济先生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指出:“此二首中之‘举棹’、‘年少’,皆和声也。采莲时,女伴甚多,一人唱‘菡萏香莲十顷陂’一句,余人齐唱‘举棹’和之。”
鸭儿:船家所喂养的小鸭。

评析

  这首词写出了采莲女子的活泼嬉戏情态。

  首写荷花满塘,香闻十里的背景以及采莲女子贪玩而忘了采莲的情景。后二句是一个特写镜头,也是“贪戏”的进一步形象写照,欢笑之声可闻,活泼之状可见。汤显祖评道:“人情中语,体贴工致,不减睹面见之。

  反映江南采莲优美风俗的第一首诗,是汉乐府《汉南可采莲》。后来梁武帝制《采莲曲》,梁、陈、隋三代相沿之作不少,但多浮泛轻靡。皇甫松是唐代人,生于江南,他的这组《采莲子》,则是清水出芙蓉,充满健康活泼的生活气息。 《采莲子》是唐代教坊曲,七言四句,句尾带有和声。此组歌词,若去掉和声,则无异七言绝句,呈示的是一位少女采莲的情景,这是其第一境界。包括和声在内则不同,展现的是采莲少女一唱众和的情景,这是其第二境界。此词和声既传,则应欣赏其作为有和声之歌词而不是无和声之绝句的全幅境界。   两词的主角为同一位少女,两词回环映照,实不可分。先看前一首。“菡萏香连十顷破(举棹)。”菡萏即荷花。采莲采莲蓬,但此时不妨还有迟开的荷花,如此则意境更美,荷花与红裙少女相映成趣。陂是池沼,即荷塘。香连二字,以荷花的清香把回塘十顷连了起来,并把采莲女曲曲引入荷塘深处,这样写法,有空灵之妙。句尾和声“举棹”,与现境相关,分明唱出众少女打桨荡舟的情景。诵之则仿佛一女歌声方余音袅袅,众少女已齐声相和。“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小姑是歌中人,其实不妨就是唱歌少女,如此则有戏剧性,意味更妙。小姑平时藏深闺,今日入荷塘,林立的荷叶似乎隔开了人世的拘束,清清的水波更荡开了她的心扉。小姑不禁贪玩戏水,流连忘返。“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掉)”。“晚来”承上句“采莲迟”,“弄水”点上句“贪戏”。小姑弄水,大概是赤着双脚打水吧,到了兴头上,采莲船也给浇得水湿淋淋。可是她的娇憨之态还不止于此呢。“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小姑的无拘无束,憨态可掬,活脱脱就在眼前。句尾和声一起,伴随着众少女的一片笑声,那不消悦了。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皇甫松《醉乡日月》3卷。其词今存20余首,见于《花间集》、《唐五代词》。事迹见《历代诗馀》。 今有王国维辑《檀栾子词》一卷。
  猜你喜欢
双眉初出茧,两鬓正藏鸦。自有王昌在,何劳近宋家。

贡时天上双龙去,斗处人间一水争。分得馀甘慰憔悴,碾尝终夜骨毛清。

连天芳草晚凄凄,蹀躞花边马不嘶。
蜂蝶已归弦管静,犹闻人语画桥西。

我家梁溪傍,门对九龙山。山中有幽趣,游息可忘年。

陆子泉最甘,次之即龙渊。馀波作梁溪,可溉万顷田。

公垂读书堂,古屋尚数间。我欲隐山下,诛茅占其前。

疏泉凿池沼,植竹来云烟。纵目望震泽,策杖登山巅。

神游八极表,心迹两超然。更结莲社侣,远追竹林贤。

箨龙衔味噀春英,香入萝窗午梦清。
笑汲新泉烦陆羽,贵图尊宿眼增明。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霸气凄凉忆豫州,薜萝掩映小山幽。
不知几枰误码率,空使英春两泪流。
借问长枪威塞外,何如短棹老沧洲。
临分更隔芙蓉语,投赠惭无玉可舟。

绕阶流㶁㶁,来砌树阴阴。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昔闻朱侯写山水,一幅争投百金价。至顺今来七十年,却在桃源看图画。

生绡八尺垂中堂,群山叠出开青苍。前峰如屏锦霞烂,后岭岧峣插天半。

春风啼鸟浑欲闻,石磴盘盘屡回转。双松如龙千尺强,几年偃蹇山之阳。

松根古道向何处,策马担簦去无数。别看丹翠出层楼,云影浓遮入无路。

云遮雾滃深复深,信有隐者藏中林。高怀远致不可即,空望微茫劳我心。

当时此景知何地,雁荡兰亭岂相似。自是天机妙入神,位置从容见精意。

朱侯朱侯追郑老,笔势词华共妍好。此图三绝交辉煌,千载人间视为宝。

花下影,跟人上玉墀。谁推倒,横着半毡儿。

一雨新凉到草堂,水光山色坐相忘。寻常处世嫌多累,咫尺怀人隔一方。

消遣老怀惟水竹,酿成衰鬓几风霜。秋声满枕清无寐,斜月微明漏渐长。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竹叶响南窗,月光照东壁。谁知夜独觉,枕前双泪滴。

日重光,天际翔,愿言贞明永瞻望。月重轮,淡溟渊。

愿犹月之恒,协帝仪中天。

黄花弄色近重阳,风拆霜苞细细香。
似与幽人为醉地,随晴随雨一传觞。

永安城外一逢春,自笑年年作旅人。沧海麻姑空有约,瀛洲仙客杳难亲。

即看冻水冰花解,又见河桥柳黛新。老马途谙休叹息,曾闻天语重劳臣。

到处逢人便诮姗,十年只自误儒冠。从知世上多皮相,聊与村童一例看。

幽草转溪路,瘦藤扶我行。鯈鱼知有乐,鸥鸟共忘情。

嵂崒望中色,?辀何处声。赏心成朗咏,巢鹤不须惊。

释迦不出世,四十九年说。
祖师不西来,少林有妙诀。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