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昔起田间师,将用拙速胜巧迟。腰镰执梃五千众,大捷湘上名天知。
当时提督一马竿,突阵横贼风电驰。南人好船不好马,水师万舸横江湄。
三河一败兵如灰,虽有舟楫无由施。陆军气夺贼马蹄,都统扬扬建两旗。
始知骑步定天下,曹公不敌董卓儿。驱勒农夫学腾跨,项强胫直百不宜。
我年二十骋身手,超坑堕堑抛金羁。驽骀多肉骥多骨,炎方刍稻难调治。
马侯将马识马性,如造父孙汧牧时。是时王师苦不利,曾侯避地黄山陲。
骅骝蹇驴尽无用,相与蚁垤为娱嬉。据鞍一笑何生痴,壮士恨不革裹尸。
清秋一桨下鄱水,归来但觅果下骑。春风秋日偶盘骤,骨脉和协心颜怡。
马侯牧方聊小用,千金擗纩越女蚩。尔来廿年不问事,死生贵贱和天倪。
偶从蠹牍见名姓,使我心热神{亻甯}疑。松阴长簟恍未冷,苦战身死真何为。
忆尔伊凉骋千里,郁气一吐月晕亏。战马长嘶饮河水,谁甘老死皂隶笞。
余亦放马衡山阳,梦中不听晓角吹。马侯马侯身死莫论功成败,君不见湘乡石马青苔滋。
王闿(kǎi)运(1833—1916)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任肃顺家庭教师,后入曾国藩幕府。1880年入川,主持成都尊经书院。后主讲于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南昌高等学堂。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著有《湘绮楼诗集、文集、日记》等。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系之以诗曰:天子在祚,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暨,公来于于。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而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芃,仓庾崇崇。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翰林子元子,武库森戈矛。英声迈千古,逸韵横九州。
与君契金兰,投分何绸缪。清和谢夷惠,典刑追韩欧。
坐令人文焕,允塞昭王猷。念君独远迈,寥落行人愁。
木瘦楚山晓,风静寒江流。何当驾飞车,却忆昆仑丘。
尘埃满腥腐,朝暮同蜉蝣。
冬寿沈沦江湖里,孝长黄楼皆早死。山川黯淡风流歇,吾楚才人今已矣。
旬甫读书破万卷,旬甫游踪涉万里。两袖清风一卷诗,泰华之云东海水。
当是造物不欲坠斯文,故发英奇特生子。又不令子乘雕鹗,冠獬豸,穷途偃蹇老其身,侘傺悲歌谁实使。
昨日乘兴来长安,今朝掩面归桑梓。吁嗟乎!先生遭际只如此,我辈立朝纡青紫。
怪煞浮萍聚。乍逢君、酒边花底,又教岐路。跋扈雄才看几辈,可但江东独步。
算容得、狂生何处。广陌三条车似水,悔不求、闻达当年误。
犹未晚,长杨赋。
横波轧轧鸦声去。倚船窗、小帘斜卷,荷香催渡。白袷青衫京洛满,相见凭传一语。
有研北、闲身如故。守厕也拚鸡犬笑,怕金台、好梦浑无据。
原不是,烟霞痼。
绕院松阴起翠涛,植松人在楚江皋。须看耸壑昂霄日,不是玄都千树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