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晙(653年-732年),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唐朝宰相、名将。王晙明经出身,授清苑县尉,后任殿中侍御史、渭南县令,在任桂州都督时,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深得百姓爱戴。后来,王晙历任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此后,王晙历任吏部尚书兼太原尹、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军节度大使、蕲州刺史、户部尚书。开元二十年(732年),王晙去世,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忠烈。
苍生何处共东山,善自为谋去不难。尘外有人瞻紫气,镜中疑我尚朱颜。
一官自笑三年往,百岁长非顷刻閒。三十六湾风月好,鱼龙昨夜舞湾湾。
路从迫窄因山转,喜见临歧释子庵。野茗柏香俱不恶,老松高竹更相参。
无复军中唤史都,空留余恨失吞吴。只缘竖子无长策,不是彭郎误小姑。
大纛高牙看无引,奔狼突豕任长驱。唾壶击碎寻常事,一日愁浇酒百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