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音阁

塔影倒穿水,杨枝柔卧堤。帆随云气化,天欲树头栖。

烟景涵峰泖,涛声赛鼓鼙。不堪凭吊处,墨妙感留题。

江苏上海人,字保之,号二如,晚号还读老人,又号还独老人。嘉庆诸生。工书法,学刘墉,颇神似。曾集刘墉书刻《曙海楼帖》。召邑中能文者论艺于曙海楼,造就甚多。
  猜你喜欢
武昌老人七十馀,手把庾令相问书。自言少小学吹笛,
早事曹王曾赏激。往年镇戍到蕲州,楚山萧萧笛竹秋。
当时买材恣搜索,典却身上乌貂裘。古苔苍苍封老节,
石上孤生饱风雪。商声五音随指发,水中龙应行云绝。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如今老去语尤迟,
音韵高低耳不知。气力已微心尚在,时时一曲梦中吹。
秋风团扇未惊心,笑看妆台落叶侵。
绣凤不教金缕暗,青楼何处有寒砧。
不用频嗟不路难,浮生各自系悲欢。
风霜一夜添羁思,罗绮谁家待早寒。
燕巢空后谁相伴,鸳被缝来不忍薰。
薄命敢辞长滴泪,倡家未必肯留君。
倒囊仅得千竿竹,扫地初开一亩宫。
千里故园魂梦里,百年生事寂寥中。
晏家不愿诸侯赐,颜氏终成陋巷风。
洗竹移花吾事了,子孙他日记衰翁。
缓辔徐驱,儿童聚欢,神仙画图。正芹塘雨过,泥融路软,金莲自策,小小蓝舆。傍柳题诗,穿花劝酒,嗅蕊攀条得自如。经行处,有苍松夹道,不用传呼。清泉怪石盘纡。信风景江淮各异殊。记东坡赋就,沙笼素壁,西山句好,帘卷晴珠。白玉堂深,黄金印大,无此文君载後车。挥毫罢,看淋漓雪壁,真草行书。
囗囗苦忆王仲宣,投簪浩荡卧江天。
三年促膝从予坐,四海低头道子贤。
北李南何各坛坫,枫青塞黑与缠绵。
因君更逐停云想,望断襄阳落照边。

南风起,落蚬子。生于雾,成于水。北风瘦,南风肥。厚至丈,取不稀。

殷勤祭沙潬,莫使蚬子飞。

当时有男子,乘刳海上秋。舟辞篙者楫,水非人间流。

一瞬陟九万,顾见耕者牛。彼美机上妇,步梁乃其逑。

不量何者缘,乃为天上游。只今千世下,一男子其俦。

断槎以刳剡,一壸千金收。海路俨犹昨,高苍垂玄沟。

但恐子不往,一往到上头。

又识山之势,何为识此山。肖形殊聚米,成象自开颜。

万点峰宜绘,千堆路几弯。眼前寻弃地,画里比斜鬘。

朗朗形如见,层层叠莫攀。将才多妙策,著绩出人寰。

霜枫雨过锦光明,涧壑云寒暝色生。信是两翁忘世虑,相逢山水自多情。

旷劫茫茫困路尘,回头便是故园春。而今既遇松轩老,究取元来不死人。

惶恐滩头放棹回,独披空翠上高台。天留砥柱双江合,地耸云屏五岭开。

老树饱霜眠涧底,断崖衔日枕城隅。道人为报乡关信,大庾花先著早梅。

故山西郭有园林,之子东归抱短琴。
衣锦未论当日事,首丘聊慰阿翁心。
春风桑梓欢娱极,秋雨松楸感慨深。
莫写渭阳图画里,令人披阅重沾襟。

季秋霜露繁,木落山色改。天地有萧瑟,炎暖岂长在。

可怜东篱花,萎落无人采。无言倚霜恨,芳心若有待。

君子审进退,所贵在时宜。神龙失海水,不知尺泽鲵。

猛虎陷深阱,豚犬亦得欺。晋人有冯妇,千古所共嗤。

昼锦新坊路稍西,兴来携客就僧扉。樽前倒玉携无比,笔下铿金妙欲飞。

篮舆直须乘月去,榜歌时听采菱归。流传白雪吴城满,顿觉炎歊一夕微。

一带晴沙十里平,随阳齐列阵南征。纵横影乱芦花白,嘹亮声凄夜月清。

系帛常怀苏武唳,惊寒神念郝经行。中途暂戢今宵羽,遥忆衡峰韵转生。

南海三年别,东风万里归。梦随池草变,行逐岭云飞。

宿处檠犹短,唫边笔屡挥。遗珠吾不惜,转眼试春衣。

领来生了合还渠,遗世声名亦赘馀。七十三年无述处,一朝含笑上清虚。

使乎不辱命,临机贵专对。安禅捋虎须,著著超方外。

不唯明窗下安排,掇向绳床拶崄崖。拈椎竖拂奋雄辩,金声玉振犹奔雷。

九旬落落提纲宗,衲子济济长趋风。解粘去缚手段辣,驱耕夺食犹雍容。

秋风忽作要归去,了却武陵一段事。勃窣理窟乃胸中,行行不患无知己。

临行索我送行篇,要棘蓬与金刚圈。短歌须要十数丈,长句只消三两言。

金毛狮子解翻身,个是丛林杰出人。不日孤峰大哮吼,五叶一花天地春。

飞鸟翔遥林,衔哺恋故枝。人生重离别,况我亲衰时。

升堂告行役,暗泪肠中垂。未言向何处,先说还家期。

慈亲起送我,语好颜色凄。爱我不便哭,愿我平安归。

家贫万事乏,供馈倚病妻。嫁衣典已尽,不复馀襜帏。

男儿羞低颜,舍子将语谁。在家同一愁,出门成两悲。

伤心最何物,双轮八马蹄。今日行门前,明日行天涯。

塞水呜咽流,木叶高下飞。天晴尚愁人,风雨秋凄凄。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经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