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晚上也常常梦见他们,醒来想着却又模糊不清。李白杜甫的文章像大禹劈山治水一样立下了不朽的勋绩,但只留下了一些斧凿的痕迹,人们已经难以见到当时的治水的运作过程了。遥想当年他们挥动着摩天巨斧,山崖峭壁一下子劈开了,被阻遏的洪水便倾泻出来,天地间回荡着山崩地裂的巨响。但就是这样的两位夫子,处境却大抵都冷落困顿;仿佛是天帝为了要他们作诗有所成就,就故意让他们崛起而又困顿。他们犹如被剪了羽毛被囚禁进了笼中的鸟儿一样,不得展翅翱翔,只能痛苦地看着外边百鸟自由自在地飞翔。他们一生写了千万篇优美的诗歌,如金薤美玉一样美好贵重,但其中多数好像被天上的仙官派遣神兵收取去了一样,流传在人间的,只不过是泰山的毫末之微而已。我恨不得生出两个翅膀,追求他们的境界,哪怕出于八方荒远之地。我终于能与前辈诗人精诚感通,于是,千奇百怪的诗境便进入心里:反手拔出大海中长鲸的利齿,高举大瓢,畅饮天宫中的仙酒,忽然腾身而起,遨游于广漠无穷的天宇中,自由自在,发天籁之音,甚至连织女所制的天衣也不屑去穿了。我回头对地上的你说,不要老是钻到书堆中寻章摘句,忙碌经营,还是和我一起向李、杜学习,在诗歌的广阔天地中高高飞翔吧。
注释
调:调侃,调笑,戏谑。张籍(768—830),字文昌,唐代诗人。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国子司业。
文章:此指诗篇。光焰:一作“光芒”。
群儿:指“谤伤”李白杜甫的人。前人认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
蚍蜉:蚁类,常在松树根部营巢。
伊:发语词。
“徒观”两句:比喻“李杜文章”如同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后人虽能看到其成就,却无法目睹当时鬼斧神工的开辟情景了。
“想当”四句:想像禹治水时劈山凿石、声震天宇的情景。划:劈开。雷硠:山崩之声。
“唯此”以下十二句:说天帝想要好诗歌,就派李、杜到人间受苦,还故意折断他们的羽毛,剥夺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经受挫折坎坷磨难,从而创作出精金美玉般的绝代诗篇。然后又派天神取走了。现在遗留在人世的只不过“太山一毫芒”而已,尚且如此高不可及。金薤:书。古有薤叶书。又有薤叶形的金片,俗语称金叶子。琳琅:美玉石。此以金玉喻“李杜文章”,并言李杜诗篇播于金石。六丁、雷电:皆传说之天神。
八荒:古人以为九州在四海之内,而四海又在八荒之内。
“精诚”两句:言忽然悟得“李杜文章”之妙。犹今言灵感忽至。
“刺手”四句:比喻李、杜诗的创作境界。汗漫:广漠无边之处。《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于北海,遇异人,欲与交友,其人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于此。……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织女襄:《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注:“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按:织女,谓织女星。肆,谓星宿所舍,即星次。此句夸言神游物外,连织女星的车驾都不乘坐了。意谓超越了织女星运行的范围。
地上友:指张籍。经营:此谓构思。
乞:此谓送给。如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颉颃:上下飞翔。上飞曰颉,下飞曰颃。

赏析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诗风的中唐时期,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还受到一些人的贬损。韩愈在这首诗中,热情地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之情。在对李、杜诗歌的评价问题上,韩愈要比同时的人高明许多。

  此诗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作者对李、杜诗文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讥斥“群儿”抵毁前辈是多么无知可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二句,已成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了。中间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力写对李、杜的钦仰,赞美他们诗歌的高度成就。其中“伊我”十句,作者感叹生于李、杜之后,只好在梦中瞻仰他们的风采。特别是读到李、杜天才横溢的诗篇时,便不禁追想起他们兴酣落笔的情景。“惟此”六句,感慨李、杜生前不遇。天帝要使诗人永不停止歌唱,便故意给予他们升沉不定的命运

  “平生”六句,作者叹惜李、杜的诗文多已散佚。末十二句为第三段。“我愿”八句,写自己努力去追随李、杜。诗人希望能生出两翅,在天地中追寻李、杜诗歌的精神。他最后四句点题。诗人恳切地劝导老朋友张籍不要忙于经营章句,要大力向李、杜学习

  韩愈在中唐诗坛上,开创了一个重要的流派。叶燮《原诗》说:“韩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诗人以其雄健的笔力,凌厉的气势,驱使宇宙万象进入诗中,表现了宏阔奇伟的艺术境界。这对纠正大历以来诗坛软熟浅露的诗风,是有着积极作用的。而《调张籍》就正像诗界异军突起的一篇宣言,它本身最能体现出韩诗奇崛雄浑的诗风。

  诗人笔势波澜壮阔,恣肆纵横,全诗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盘旋,激溅飞泻,变态万状。如第二段中,极写李、杜创作“施手时”情景,气势宏伟,境界阔大。突然,笔锋急转:“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豪情壮气一变而为感喟苍凉,所谓“勒奔马于嘘吸之间”,非有极大神力者不能臻此。下边第三段“我愿”数句,又再作转折,由李、杜而写及自己,驰骋于碧海苍天之中,诗歌的内涵显得更为深厚。诗人并没有让江河横溢,一往不收,他力束狂澜,迫使汹涌的流水循着河道前泻。此诗在命题立意、结构布局、遣词造句上,处处显示出作者独具的匠心。如诗中三个段落,回环相扣,展转相生。全诗寓纵横变化于规矩方圆之中,非有极深功力者不能臻此。

  尤可注意的是,诗中充满了探险入幽的奇思冥想。第一段六句,纯为议论。自第二段始,运笔出神入化,简直令人眼花缭乱。“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用大禹凿山导河来形容李、杜下笔为文,这种匪夷所思的奇特的想象,决不是一般诗人所能有的。诗人写自己对李、杜的追慕是那样狂热:“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他长出了如云般的长翮大翼,乘风振奋,出六合,绝浮尘,探索李、杜艺术的精魂。追求的结果是“百怪入我肠”。此“百怪”可真名不虚说,既有“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又有“腾身跨汗漫,不着织女襄”。下海上天,想象非常神奇。而且诗人之奇思,雄阔壮丽。韩诗曰奇曰雄,通过此诗可见其风格特色。

  诗人这种神奇的想象,每借助于夸张和比喻的艺术手法,就是前人所盛称的“以想象出诙诡”。诗人这样写那些妄图诋毁李、杜的轻薄后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设喻贴切,形象生新,后世提炼为成语,早已家喻户晓了。诗中万丈光焰,磨天巨刃,乾坤间的巨响,太山、长鲸等瑰玮奇丽的事物,都被用来设喻,使诗歌磅礴的气势和诡丽的境界得到充分的表现。

  此诗乃“论诗”之作。朱彝尊《批韩诗》中所谓的“别调”,其实应是议论诗中的“正格”,那就是以形象为议论。在此诗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比喻等表现手法,在塑造李白、杜甫及其诗歌的艺术形象的同时,也塑造出作者其人及其诗歌的艺术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对诗歌的一些精到的见解,这正是此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值得珍视的地方。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或十一年(816年)。当时,李白、杜甫还不曾受到人们普遍的尊重。在韩愈以前,李白名高于杜甫;到韩愈那时,又有人尊杜抑李。韩愈因作此诗极全力宏扬李杜。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你喜欢
犹是南州吏,江城又一春。隔帘湖上月,对酒眼中人。
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无心羡荣禄,唯待却垂纶。
美人开池北堂下,拾得宝钗金未化。凤凰半在双股齐,
钿花落处生黄泥。当时堕地半不得,暗想窗中还夜啼。
可知将来对夫婿,镜前学梳古时髻。莫言至死亦不遗,
还似前人初得时。
姬国余芳代有人,于今公子秀溪濆。
处心如水尚书市,能赋临流靖节君。
花岛红云春句丽,月梅疏影夜香闻。
囊开古锦湖山出,何意一星窥妙文。
每思乡味必流涎,一物何能到我前。
怒奋两螯眸炯炯,饱吞三印腹便便。
形模突出盐池底,风味横生海峤边。
合为莼鲈动归兴,久抛东浦钓鱼船。

未能运河车,上溯泥丸宫。鬓发忽已华,飒若冒雪松。

清晨起自理,濯此万里风。萧萧栉齿快,淅淅气脉通。

呼儿助千遍,缓手无匆匆。我生本疏懒,误堕轩冕中。

野马就羁靮,何如雾生鬃。握发谅未能,散发聊与同。

金丹变鬒色,缘合亦易逢。逝将弄云海,一访安期公。

扬子江头欸乃歌,一天星斗络斜河。
怕无才思堪风月,拾入奚囊未必多。
常说人间法自空,何言出世法还同。微踪旧是香林下,
馀烬今成火宅中。后夜池心生素月,春天树色起悲风。
吾知世代相看尽,谁悟浮生似影公。
选德庭前柳,朝来漏泄春。
等闲施御箭,穿叶捷于神。
椒性恶卑湿,种之必阳坡。
托根苟失所,美质其奈可。
及早迁高原,薰风丹实多。

金作林檎花绝秾,十年花少怨东风。即今遍地栾枝锦,不则梢头几点红。

月下山车往复回,秋深歧路满青苔。不缘乡饮邀宾坐,肯向城池故故来。

禁城漏尽九门开,喔喔鸡人报晓来。烛影遥连堂上乐,鞭声三衮殿前雷。

群阴伏地天颜喜,万岁呼山御辇回。文武满朝忠与义,谩夸贾至有诗才。

亨涂即畏涂,暮境欲何如。
索米多贫士,钞诗欠小胥。
自缘乡梦熟,顿与世情疏。
会约逃名者,山间倒跨驴。
参差复殿影。
氛氲绮罗杂。
独入天渊池。
芰荷摇复合。
远听雀声聚。
回望树阴沓。
一赏桂尊前。
宁伤蓬鬓飒。
昔年曾共黄花酒,一笑新香。

姑射山头化雪衣,却怜春色到柴扉。舞依玉树梅花堕,影落瑶阶柳絮飞。

乍入鹭行犹缥缈,便随蝶去更依稀。昭阳殿里春如许,莫怨秋风独自归。

病余未损是诗心,镜里添多白发侵。香绕碧帘盘古篆,树留绿叶护秋阴。

年华如水消沈易,时事关怀感慨深。闻道东征军大溃,惊呼三叹自愁吟。

君不见苕溪有山号浮玉,降神储瑞皆天族。
又不见苕溪有水名水晶,地灵人杰尽维城。
苕溪山川称第一,孕秀梅仙尤杰出。
我来席上揖清风,义气相与吞长虹。
见人须见大丈夫,纵是封侯亦不如。
周官一卷长生录,未必人间有此书。
功名一入英雄手,彩棒暂持出浙右。
摧寻抉隐李开府,夜月花村无吠狗。
凛凛英风凌四豪,一同谁敢犯秋毫。
不惟握发勤延士,又且官清马骨高。
书生惯作无毡客,负箧南归居最仄。
何怜踪迹苦奔驰,俾近渊明时请益。
马走暂停憩县斋,晨昏黄奶仍相陪。
不觇王母蟠桃结,隔墙无得献金杯。
欣逢子月阳来复,一天佳气回寒谷。
蓂生九叶庆垂弧,佥将瑞应长庚宿。
绿衣槐简舞蹁跹,重拜萱堂王母仙。
瑶池新革偷桃令,有子今如曼倩贤。
不祝算如龟与鹤,愿君早施江夏略,
扫除膻秽□神京,长与长生同寿乐。
不祝禄如山与丘,愿君爵冠朱虚侯。
今归且定郏鄏鼎,长使卜世过成周。
巫山生女不必丑,湘树开花也自红。
为问黄尘奉骄子,何如青岁嫁东风。

诗磨的剔透玲珑,酒灌的痴呆懵懂。高车大纛成何用,一部笙歌断送。金波潋滟浮银瓮,翠袖殷勤捧玉钟。对一缕绿杨烟,看一弯梨花月,卧一枕海棠风。似这般闲受用,再谁想、丞相府帝王宫。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