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起

眼前有著尽天亲,为子无时已缺伦。丰祭岂能胜薄养,寸心那得报三春。

当年陟屺嗟游子,此日题书署老人。屈指此身多歉事,每怀明发涕沾巾。

(1754—1832)清江苏昆山人,字孟养,号椒畦。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善诗能画,于书无不工。时论学浩用笔,能入绢素之骨。晚好用破笔,脱尽窠臼,画格一变。有《南山论画》。
  猜你喜欢
对织芭蕉雪毳新,长缝双袖窄裁身。
到头须向边城著,消杀秋风称猎尘。
忽辞鼓山行,便作径山去。
道人孤飞云,腰包咄嗟具。
两边兄弟间,杨岐一条路。
禅许众人参,院要大家住。
无是亦无非,何喜复何怒。
同粥鼓斋钟,等灯笼露柱。
佛眼接竹庵,云门透圆悟。
尔则有师承,心共成佛祖。
可笑世上儿,妄念分毁誉。
石火电光中,异竟什麽处世哲学。
所得能几多,造业不知数。
生死到头来,请问末后句。
穷汉未必穷,富汉岂真富。
入门相见时,此话莫错举。
钟陵千首作,笔绝亦身终。知落干戈里,谁家煨烬中。
吟斋春长蕨,钓渚夜鸣鸿。惆怅秋江月,曾招我看同。

白日出东陆,垂光曜中天。大哉至阳德,荡萡无颇偏。

坐令惨烈化滋润,顷刻枯槁回鲜妍。圣人法天道,神化参玄微。

春朝著典礼,上下同光晖。垂衣向明物自育,帝力皞皞无人知。

春天和,春日丽,但愿宇宙长如春,圣明天子千万岁!

将军能舞丈二殳,少年笑骂轻竖儒。京城枹鼓百不虞,安坐营门一事无。

蓟门风高白草枯,跨鞍远走叱拨驹。手抨角弓腰仆姑,去逐飞鸟追群狐。

归来取酒黄公垆,炙牛作脯乳作酥。是时月出县浮屠,万家寂寂秋烟孤。

笑从北里邀名妹,清歌妙舞红氍毹。满堂侠客相叫呼,酒酣立马争摴蒱。

信手一擿喝作卢,眼中百万如锱铢。将军自诧高荆徒,区区礼法焉能拘。

愿君善保千金躯,文州小丑方逋诛。国家右武需熊貙。

行建牙纛西南隅。斩馘狸菟穷根株,遥飞捷书献群俘。

立取侯印黄金涂,功名如此真丈夫。慎勿纵饮为粗疏,试开玉帐谈孙吴。

凄清月色无今古,寂寞人间有死生。雾阁云窗忽今夕,祇将涕泪送西倾。

初升直笔喜迁官,妙札何曾数彩鸾。莫谓纤纤持管弱,风雷雨露在毫端。

十五好诗书,
二十弹冠仕。
楚王赐颜色,
出入章华里。
作赋凌屈原,
读书夸左史。
数从明月宴,
或侍朝云祀。
登山摘紫芝,
泛江采绿芷。
歌舞未终曲,
风尘暗天起。
吴师破九龙,
秦兵割千里。
狐兔穴宗庙,
霜露沾朝市。
璧入邯郸宫,
剑去襄城水。
未获殉陵墓,
独生良足耻。
悯悯思旧都,
恻恻怀君子。
白发窥明镜,
忧伤没余齿。

山合云初尽,溪阴下夕阳。
贫看无限好,柳底坐秋光。

位并枢庭今四贵,官升太尉古三公。寿眉仙骨风尘外,琳馆真都禄隐中。

治第颇闻齐绿野,放心宁遂伴冥鸿。满怀霖雨功犹未,勉起行看谢傅东。

蛛盒牵丝频送喜。谁猜得,相思谜。看织就、回文方罫细。

程远也,烦君寄。情密也,为侬寄。

叩叩香囊襟上系。却忆到,分襟地。正楼外、斜阳催客骑。

侬去也,浑无计。君住也,浑无计。

南塘春涨一篙轻,匣剑囊琴趁晓行。遁迹肯同秦二士,授经还似汉诸生。

青山对酒梅花发,绛帐论文镜月清。此去陶城多俊杰,熊熊头角熟先鸣。

苍崖万仞高插天,银河直与南溟连。画工绎思写缣素,天涯地角来笔端。

晴峦晓嶂空翠湿,水色湖光渺无极。依稀远树含紫烟,隐隐平林带秋色。

梦中忽向君山游,君山一发青如虬。觉来披图赋新句,潇湘云梦清气浮。

来赴龙华约,归承帝泽新。道高传几祖,言下得何人。

水想灵溪健,花饶法界春。自甘铅钝者,犹望指迷津。

慨昔淳熙初,忠定守郡时。树楼城南门,众秀皆来归。

插空缭千峤,注海合两溪。云眉扁古隶,蛟凤跃出飞。

西瞻建标霞,东頫采菊篱。循环一甲子,天假兹良期。

象贤宣祖烈,布政轶吏师。乘暇陟危级,更新敞前规。

肆开落成宴,镫月交明辉。杰栋小芳桂,修梁薄辛夷。

空阔渺纳纳,青红湿离离。太平毕文简,庆历元厚之。

猗彼三硕辅,勋业畴或非。公今继其躅,岁月几推移。

魏谟宝遗笏,郑武缁旧衣。过者登斯楼,咸诵金石词。

却笑楚臣作,空因秋气悲。

四山围一坞,高阁出危城。人语奔雷閧,溪声骤雨惊。

炊烟笼古穴,寒色黯春晴。为问新安吏,何年罢点兵?

早从泛舟役,湖水白弥弥。
山程无喧呼,沿洄摘芳芷。
风水无常期,扣舷亦自喜。
向晦焚膏油,独卧深苇里。
自觉无春思,春长在眼前。
天晴梅堕雪,地暖草生烟。
独步迷山影,空肠饱涧泉。
乡心徒耿耿,为客又经年。
储后望崇,元良寄切。寝门是仰,驰道不绝。
仙袂云会,灵旗电晰。煌煌而来,礼物攸设。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螯,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二十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