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的调名即是题目,写的是一个多彩多姿的江城的风物。从既是郡城,又曾有越国宫殿等情况来看,自然写的是古会稽。前三句“鵁鶄飞起郡城东,碧江空,半滩风”,写的是江城的外景:一江碧水从城东流过,江面空阔,沙滩阵阵风起,好一派秀美、旷远的江郊景色。“越王宫殿,蘋叶藕花中”是对此城历史的回顾与沉思。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赫赫有名的霸主之一,他就曾在这里建都,可如今已不见痕迹,往日的宫殿一直上已是一片片红藕翠蘋了,这就点明了此城的显赫历史,增加了一个描写层次,无异于在它的背景上涂了一层古老苍凉的底色,丰富了江城的形象。当然作者的怀古之情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说任何雄图霸业、奕奕生光,都经不起时间的销蚀而云飞烟灭。尾三句“帘卷水楼鱼浪起,千片雪,雨濛濛”,集中描写最富江城特色的景观:登上临江的水楼,卷起帏帘,凭窗一望时,只见鱼跃浪翻,激起千片飞雪,一江雨雾,迷迷蒙蒙,蔚为壮观。尤其是此番景色是透过水;楼窗口而摄入眼帘的,更如一幅逼真的画卷,美不胜收。
此词仅三十五字,却把一个江城的风物描写得如此形神兼备,笔力实在不凡。究其奥妙,大约有三端:一是注意多侧面、多角度的描写。它先从远观角度写江郊景色,次一历史眼光看湖塘风光,再用特写镜头写水楼观涛。如此不仅层次清晰,而且颇富立体感。二是注意色彩的调配和多样。斑斓的鵁鶄、碧绿的江水与白色的沙滩构成一种清新淡远的色调;翠绿的蘋叶与鲜红的荷花相配,又以秾丽的色泽耀人眼目;浪花之如雪和水雨之蒙蒙又构成一种朦胧混茫的气象。三是注意景物的动态描写,如鵁鶄的起飞,碧水的东流,半滩风吹,浪花飞舞等等,这种动态景象,无疑赋予江城以勃勃的生机和飞动的气韵。在秾艳的牛峤词中,此词可谓独具一格。
乾坤一浩荡,小智自窘拘。低徊裈中虱,龌龊辕下驹。
达人独矫首,抗志在八区。归来绕荒径,所喜觉迷途。
时读穆满传,乍观山海图。林木净交荫,所见与道俱。
谁能远羁宦,五斗一丈夫。筑阁者谁子,无乃柴桑徒。
泥仙高退故难量,国子先生更善藏。不枉中朝推范吕,小申公畔有荥阳。
嵩少雨晴寒食时,年年驿使按瑶墀。尘埃落莫长安陌,笑倚春风不自知。
禅师久住贺兰山,心与白云自在闲。便好因风到人世,化为甘露满人间。
今我不乐思出游,宿酒昏昏仍懒惰。安得凉飙破烦郁,竹头抢地桐阴妥。
纨扇那能脱腕挥,纱巾不觉酣眠堕。谁唤飞云起天末?政用此时持赠我。
渴龙掉尾下饮江,列缺为右丰隆左。蜿蜒初若弥六合,变灭忽复成么么。
长空收曀净千顷,落日著山县米笴。白衣苍狗觅虚无,孤鹜断霞明细琐。
人生万事风雨散,苦欲控抟无一可。嗟予学道良已晚,阅世忘忧今亦颇。
西畴䆉稏碧参差,南埭芙蓉红婀娜。聊寻清景日追逐,况复川原秋淡沱。
故人城郭尚留连,何时共鼓吴淞柁?
歌残朝雨。听都人艳说,酒楼孙楚。才几日、天子呼来,见鞭影曲尘,乘风东去。
堠杳程荒,梦不到、朱蒙旧部。想名藩冠带,紫罗黄革,遍逢迎处。
书生据鞍惯否。脱絺衣挂晚,短亭谈虎。腻小艇、鸭绿江油,信茧纸吟秋,鬘云遮暑。
渡口杨花,惜过了、一天春絮。看雌图、别叙纷纶,栈车载五。
野寺荒灯,听飒飒、秋风惊乍。想儒将、风流洒落,惊机整暇。
异世同符伊并吕,齐声合拟骚和雅。待评论、三代下人材,我三也。
同赤手,支倾厦。军声震,撼屋瓦。痛衰朝耻恨,一般难洒。
无命关张纷去已,并时浚桧何为者。对崇祠、古墨想英姿,泪倾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