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风台二首 其二

暮年鸿鹄发悲歌,不似歌风慷慨多。霸气雄心加海内,却从衽席暗消磨。

(1267—1329)元徽州歙县人,字潜夫,号杏庭。由平江路儒学录迁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以休宁县尹致仕。有《杏庭摘稿》、《尔雅翼音释》等。
  猜你喜欢

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鞦韆。

竟日散如丝,吟看半掩扉。秋声在梧叶,润气逼书帏。
曲涧泉承去,危檐燕带归。寒蛩悲旅壁,乱藓滑渔矶。
爽欲除幽簟,凉须换熟衣。疏篷谁梦断,荒径独游稀。
偏称江湖景,不妨鸥鹭飞。最怜为瑞处,南亩稻苗肥。
晓蝉鸣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
罢阅梵书劳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
城头滚滚寒烟起,城里无人冷如水。
一声暮角聒地来,声中宛转含馀哀。
逡巡流入暮于调,耳边似近暮于台。
坐客未终听,对面泪双迸。
那复将军绝塞眠,朔风吹落玉帐边。
狼烟未尽不待晓,恨不立起铭燕然。
何人始制角中曲,幽怨到今传不足。
吁嗟画角终无情,百年日月销此声。

茸茸红柳欲飞花,歌舞深林看柳娃。双角吴童真可念,谁知至竟不辞家。

巧剪金英似欲飞,恍疑平世凤来仪。嘉名独冠群花首,底事君王尚未知。

雁度葭菼黄,月悬江汉秋。离人喟清夜,挟瑟临高楼。

西瞻赤壁涯,东思沧海流。朱弦感英声,磊砢不可收。

下阶重太息,古调今谁酬。哀彼促织虫,有生亦何求。

衣裳非所温,唧唧怀殷忧。

琐尾流离痛从亡,沈沙折戟战场荒。英山岚翠琤江水,回首当年总断肠。

解绶归来鬓未华,逍遥岁梦忽惊蛇。玉楼独擅修文手,沧海谁怜绮季家。

百里韶光留橘荫,五更风雨惜荆花。登堂念旧人何在,拭泪临风祇自嗟。

新裘到箧稀,敝裘藏箧久。视旧如视新,心自忘可否。

读书慕前哲,晏生是吾友。一裘三十年,见重鲁东叟。

惠山屹立千仞青,俯瞰天地鸿毛轻。七窍既凿浑沌死,九龙攫雾雷神惊。

霹雳声中白石裂,银泉迸出青铅穴。惟恨当年桑苧翁,玉浪翻空煮春雪。

何如跨龙飞上天,并与挈过昆仑巅。散作大地清凉雨,免使苍生受辛苦。

我来叩泉泉无声,□曲冷光沈万古。殿前风桧砉然鸣,日暮山灵打鼓钟。

觌面依然旧日人,祗添尘土上衣襟。联床夜雨思前话,十载春风老壮心。

松径任教云满袖,宦途莫遣雪盈簪。山家活计还知否,诗卷茶瓶夜月琴。

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漫携琴载酒相寻。

故园门巷枕黄河,散乱牛羊草满坡。两岸夕阳行客棹,一犁春雨老农蓑。

拨醅酒熟尊颜醉,击缶声喧稚子歌。一别天涯几芳草,梦回茅屋月明多。

水边萧寺倚高城,老树穿云带晚晴。红叶楼台深暝色,黄花篱落晚秋声。

客窗解带逢今雨,僧舍分茶理旧盟。况是霜寒禅榻畔,有人挥麈说无生。

群公爱黄发,携我入空明。拂座星流影,闻钟鸟禁声。

僧从虎穴出,天与石梯平。一浩荒千劫,吾将放此生。

红芝驿前杨柳绿,千枝万枝风谡谡。江山谨具追饷时,有身无首当怨谁。

宁武关头血成碧,金马玉堂好颜色。胸中甲兵七篇锦,能多武功无惭德。

西山薇蕨留余香,闻说夷齐下首阳。今日春风不忍见,桃李花开古道傍。

东海空蹈鲁连节,边头枉啮苏卿雪。泪尽终南犹未倾,秦淮烟水渔阳月。

元圭尘起不能污,清白传家作世模。古有治人传治法,由来名宦属名儒。

同舟共济期多士,广厦抡材愧我徒。犹幸磨砻逢哲匠,铅刀一割倘能传。

数点雨声惊残暑。帘外秋光容与。重换熏炉炷。渐低罗幕香成雾。
今夜夜凉情几许。莫向屏山取取。却笑阳台女。楚人空□高唐赋。
不与万法为侣,咬定牙关错举。
西江吸尽铁船浮,活提狞龙和角煮。
倒骑佛殿三门,翻手为云覆手雨。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