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劝俗兄弟二首·其一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法照大师 (公元约747-821)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四代祖师。 法照大师的俗世事迹,史料中不见记载。按照大师于唐代永泰年中(765年)既已在南岳衡山三祖承远大师处习净土教的时间来推算,他在少年时期即已出家为僧。初因仰慕远公之芳踪,由东吴到庐山东林,结净土道场,专修念佛三昧,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有著垢弊衣而侍于佛侧者,得佛明示,知乃衡山承远也。因是径往湖南,入山求之,觅得师于岩谷间,于是师从教,在弥陀台般舟道场,专修净业。当时衡山念佛道场,在南方颇有名声,来山从学受教者数以万计。代宗皇帝赐承远大师所住持的寺庙为般舟道场。

  猜你喜欢
赋命诚非薄,良时幸已遭。君当尧舜日,官接凤凰曹。
目睇烟霄阔,心惊羽翼高。椅梧连鹤禁,壀堄接龙韬。
我后怜词客,吾僚并隽髦。著书同陆贾,待诏比王褒。
重价连悬璧,英词淬宝刀。泉流初落涧,露滴更濡毫。
赤豹欣来献,彤弓喜暂櫜。非烟含瑞气,驯雉洁霜毛。
静室便幽独,虚楼散郁陶。花光晨艳艳,松韵晚骚骚。
画壁看飞鹤,仙图见巨鳌。倚檐阴药树,落格蔓蒲桃。
荷静蓬池鲙,冰寒郢水醪。荔枝来自远,卢橘赐仍叨。
麝气随兰泽,霜华入杏膏。恩光惟觉重,携挈未为劳。
夕阅梨园骑,宵闻禁仗獒。扇回交彩翟,雕起飏银绦。
辔待袁丝揽,书期蜀客操。尽规常謇謇,退食尚忉忉。
龟顾垂金钮,鸾飞曳锦袍。御沟杨柳弱,天厩骕骦豪。
屡换青春直,闲随上苑遨。烟低行殿竹,风拆绕墙桃。
聚散俄成昔,悲愁益自熬。每怀仙驾远,更望茂陵号。
地接三茅岭,川迎伍子涛。花迷瓜步暗,石固蒜山牢。
兰野凝香管,梅洲动翠篙。泉鱼惊彩妓,溪鸟避干旄。
感旧心犹绝,思归首更搔。无聊燃蜜炬,谁复劝金舠.
岚气朝生栋,城阴夜入濠。望烟归海峤,送雁渡江皋。
宛马嘶寒枥,吴钩在锦弢.未能追狡兔,空觉长黄蒿。
水国逾千里,风帆过万艘。阅川终古恨,惟见暮滔滔。

门似柴桑画亦关,歘惊阊阖堕人寰。郊原那异熬波海,垄阜浑疑聚米山。

望远恨无楼百尺,逃寒阻共屋三间。阿兄诗句清奇甚,格律都高汉以还。

衲僧家,无本据。
暑退凉生,任情去住。
折拄杖,挑拨红尘堆里人,
破草鞋,踏断枯木岩杖路。
无佛处,急赴过,
有佛处,不得住。
捏聚大千无寸土,业风吹上十二峰。
来,徐徐向伊道,
提鞋去。
寒日山尖落,孤烟树杪屯。
水流天欲动,舟急岸如奔。
缥缈穿云角,苍茫望郭门。
片心争宿鸟,去去近黄昏。

欲比飞花态更轻。低徊红颊背银屏。半娇斜倚似含情。

嗔带澹霞笼白雪,语偷新燕怯黄莺。不胜力弱懒调筝。

万松通曲岭,残雪覆寒池。今日已春色,深山犹未知。

遗笔椒山胆气粗,缀题院体益阳书。丈夫未死谁能料,留取他年说二胡。

明月清风转柁楼,武昌樊口直黄州。天公不借苏仙便,两赋那成赤壁游。

正本所自隆,仁祖实启迪。祥源深且广,天派肆洋溢。

圣神绍传序,茂衍万世历。造商本玄王,兴周美后稷。

远从溧里上潼川,渚宿岩栖约半年。
老子情怀原不浅,扁舟风景浩无边。
故乡兵后几人在,明月秋中何处圆。
母氏悬悬兄弟望,顺流及早理归船。

华塔当年隐蛰龙,轰雷掣电满云中。而今却请还山去,折脚铛边煮晓风。

山僧入城市,归路晚沈沈。雨湿缁衣重,灯明黑树深。

泥途信行脚,粥鼓急归心。应到松窗下,新诗剪烛吟。

自古东西路,舟车此地分。河声梁苑夜,草色楚田曛。
雁已多南去,蝉犹在此闻。圣朝无谏猎,何计谒明君。

罨画楼边菊未残,葛巾无恙布袍宽。盟要兰芷人俱健,气挟风霜梦独安。

白有性情涵宇宙,不将肝胆媚衣冠。遥知此夜怀荣意,惆怅应吟蜀道难。

圭宝先知晓,盆池别见天。
封禅七十二,万古事未了。
两仪一开辟,三观几昏晓。
自昔祖龙来,讫今歌凤鸟。
吾尝登东山,鲁亦未可小。

纷纷世上筝琶耳,古乐亡来孰经理。囊中幸有孤桐枝,絙以朱丝差可喜。

猗兰自足继南薰,何用广陵传法指。有弦吾学陶公无,有心不与钟期死。

小斋柏子时一焚,便若置我山谷里。悠然直作羲皇人,月到窗前一泓水。

休休休,徒悠悠。
钓竿长在手,鱼冷不吞钩。

故里田园抛弟妹,异乡灯火对妻儿。十年漂泊孤篷雪,谁补梅花入楚辞。

篮舆迢递出郊坰,野服翩然鹤发星。
柱史不辞周问礼,伏生须为汉传经。
汀洲水落蒹葭老,泽国霜寒橘柚青。
自笑隐沦缘底事,时危踪迹一浮萍。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