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劝俗兄弟二首·其一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法照大师 (公元约747-821)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四代祖师。 法照大师的俗世事迹,史料中不见记载。按照大师于唐代永泰年中(765年)既已在南岳衡山三祖承远大师处习净土教的时间来推算,他在少年时期即已出家为僧。初因仰慕远公之芳踪,由东吴到庐山东林,结净土道场,专修念佛三昧,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有著垢弊衣而侍于佛侧者,得佛明示,知乃衡山承远也。因是径往湖南,入山求之,觅得师于岩谷间,于是师从教,在弥陀台般舟道场,专修净业。当时衡山念佛道场,在南方颇有名声,来山从学受教者数以万计。代宗皇帝赐承远大师所住持的寺庙为般舟道场。

  猜你喜欢
流虹启圣际千年,湛露洪恩下九天。
腾踏欢声来击壤,氤氲瑞色散非烟。
已赓圣代中和颂,更草前贤封禅篇。
四海岂知蒙帝力,春台此日倍熙然。

赋罢渊明归去来,纻衣桐帽一时裁。岁华新笋初成竹,天气停云未断梅。

江路醉归常嵬峨,僧窗闲过即徘徊。老人剩有凋年感,寄语城笳莫苦催。

一簇敲风百炼成,中宵惊起玉关情。总然用尽檐前力,应是无心为利名。

年年负空箧,满贮不十金。自知荷叶命,蓄水终难任。

抱牍苦不治,抱瓮苦不深。安得清神药,止我狂华心。

苦吟终为病,不苦不成吟。飞思入九渊,捃拾到虫禽。

闻说三天顶,别有无忧林。何日陟其颠,洗耳听仙琴。

黄子风流世绝伦,翩翩江海谪仙人。紫薇开府劳分陕,白马乘春远入秦。

三辅烟花迎使节,五陵讷杰望行尘。丈夫得意应如此,谁笑蹉跎白发新。

风尘谢高韵,廊庙企鸿猷。适已道虽胜,匡时智弥优。

德人鲜凝滞,大化任沉浮。终参子房幄,始泛䲭夷舟。

投凉下马卧僧家,绕簟清风卷绛妙。
修竹满前微雨过,远山无际薄云遮。
武侯旧隐满应到,闽粤孤城日自斜。
解与尘心消百事,更开新焙煮灵芽。

初见青钢剑。尸内曾加点。木上安来出一丝,乾马占。

害后随风飐。

得此修行渐。日日频频检。暗喜欢时只自知,天马瞻。

与我长生验。

可怜夹竹桃,深红间浅绿。水边篱落间,飘飘绝拘束。

此君入仙源,风韵自然足。

南城多佛刹,结构自辽金。傍舍遗民在,残碑好事寻。

雨苔尘壁暗,风叶石床深。一饭蒲团了,萧萧钟磬音。

阳关古别离,对面折杨柳。旋踵委道傍,焉得长在手?

丈夫四方志,竭力车马走。慷慨平生长,不在然诺后。

倾资铸宝剑,性命同所有。去去勿复陈,黄金印如斗。

夹水楼台,峭寒城郭,平林浅蘸如画。似有还无,欲开仍合。

腻住垂杨无赖。微雨空濛里,便忘了、踏青挑菜。酿成十日春阴,牡丹芳意偷解。

迢递板桥西畔,卷一桁碧波,银蒜高挂。雁趁疏钟,鸦抛残墨,盈望乱山暮霭。

好是愁人也,渐暝入、碧纱窗外。甚日归来,淡痕扫上眉黛。

双扉掩余香,一榻下凉幔。
前人嗟不死,万古映黄卷。
时时撷英华,一一诣微远。
鼎食姑置之,此味良不浅。

戎马壬申逮甲申,万家烟火几家存。人如刲豕屠羊惨,事异黄巾青犊论。

妖树祸生天北极,怪风寒卷郡南门。龙陂桥外坡陀血,谁洗忠臣九地魂?

大极何年诞帝孙,中居岱岳镇乾坤。三千馀载昭明代,七十二君来至尊。

鲁甸齐邱雄地势,秦松汉柏护天门。兵尘不动绵香火,万里车书寿一元。

山色晓苍苍,山门下夕阳。
枬林飘槲叶,新月到禅床。
径出千峰秀,亭回一涧长。
淹留不可及,露湿薜衣裳。

弓弯霹雳射天狐,惊落双雕万众呼。好语将军休见妒,凌烟曾见几人图。

北风吹晴屋满霜,翁儿赤体悲无裳。
闺中幼妇饥欲泣,忍饥取麻灯下缉。
一身勿暇私自怜,鸣机轧轧明窗前。
织成五丈如霜布,翁作旋襴儿作袴。
明朝官中租赋急,依然赤体当风立。
香檀素手。缓理新词来伴酒。音调凄凉。便是无情也断肠。
莫歌杨柳。记得渭城朝雨后。客路茫茫。几度东风春草长。

一堠居市廛,百堠居林莽。土木若有情,山中亦惆怅。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