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照大师 (公元约747-821)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四代祖师。 法照大师的俗世事迹,史料中不见记载。按照大师于唐代永泰年中(765年)既已在南岳衡山三祖承远大师处习净土教的时间来推算,他在少年时期即已出家为僧。初因仰慕远公之芳踪,由东吴到庐山东林,结净土道场,专修念佛三昧,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有著垢弊衣而侍于佛侧者,得佛明示,知乃衡山承远也。因是径往湖南,入山求之,觅得师于岩谷间,于是师从教,在弥陀台般舟道场,专修净业。当时衡山念佛道场,在南方颇有名声,来山从学受教者数以万计。代宗皇帝赐承远大师所住持的寺庙为般舟道场。
走也晚闻道,曳裾登师门。师门岌数仞,冠佩何訚訚。
拂拭长光贾,吹嘘怜苦辛。永言佩饭报,眷然清渭滨。
燕飞认巢稳,马瘦思草春。何当入钧播,坱圠知无垠。
病后天魔不战降,梦中千顷白鸥江。心空境寂声尘尽,却爱秋蝇扑纸窗。
学道日已媮,干时心同懒。同怀能几人,俛仰风雨散。
晚得吴王孙,抱衅戢高翰。由来清庙质,不赋白石烂。
笑我尘土中,坐受微粟绊。新诗中音会,天律度弦管。
未能载酒问,但作焚砚叹。况闻翻贝叶,一悟了真幻。
文章乃儿剧,安用黑白判。何时商略此,得酒不待劝。
鹞子坞寒山鬼行,有冢累累黄蒿平。往年拾骨方家峪,携母就父同隹城。
朝廷虽颁两道敕,尘车茅车空有名。幽宅一闭不复晓,梦中往往疑平生。
呜呼二歌兮歌似哭,白杨瑟瑟悲风木。
明月何皎皎,垂幌照罗茵。若共相思夜,知同忧怨晨。
芳华岂矜貌,霜露不怜人。君非青云逝,飘迹事咸秦。
妾持一生泪,经秋复度春。
百卉待泽如渴病,花信番番吹转盛。朝来泼火恰如期,黯黯檐端湿云映,野外闲情拾翠偕,城南嘉约摇鞭竞。
绛帏高卷赏秾华,药鼎微温伴清咏。含风翠筱弱欲扶,带雨红妆欹不正。
及时良会安可多,过隙韶光岂能更。先生早自遂初服,廿载名山天所命。
白公旧赋紫薇诗,杜老新歌白木柄。云霄故人远见招,河汾弟子交相庆。
冷节才逢插柳新,殊乡仍展维桑敬。座中钱孙话昔游,芳草天涯阻遥夐。
二分月影到芜城,千顷波光泛明圣。频年远道各羁孤,几月官斋欢合并。
争看好古发幽情,亦或耽吟同僻性。向晚廉纤响渐稠,笼阴绰约枝交横。
屋角频听鸠妇呼,篱根暗想龙孙迸。良宵拌共倒深卮,陋质真惭对清镜。
沈沈漏箭早催归,既醉还期缓觞政。六街镫火照初更,料峭穿衣寒尚劲。
伫教来日快新晴,还拟寻芳趁佳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