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

寒意苦未解,春阴连昼霾。文书堆午枕,风雨闭寒斋。

花落空惊眼,愁多欲满怀。客情须一醉,安得酒如淮。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你喜欢
楚乡云水内,春日众山开。淮浪参差起,江帆次第来。
独归初失桂,共醉忽停杯。汉诏年年有,何愁掩上才。
安隐轻节序,艰难惜欢娱。
先生守苜蓿,朝士夸茱萸。
前年邓州城,风雨倾客居。
何尝士麯生,麯生自我士。
岂无登高地,送目与云俱。
门生及儿子,劝我升篮舆。
出门复入门,戈旆填街衢。
去年郢州岸,孤檝对坏郛。
莫招大夫魂,谁揽使君须。
独题怀古句,枯砚生明珠。
亦复跻荒戍,日暮野踟蹰。
白衣终不至,眇眇空愁予。
今年洞庭上,九折余崎岖。
时凭岳阳楼,山川看萦纡。
孙兄语蝉连,王丈色敷腴。
不用踏筵舞,秋风摇菊株。
乐哉未曾有,是梦其非欤。
丈夫各堂堂,坐受世故驱。
会须明年节,醉倒还相扶。
此花期复对,勿令堕空虚。
明月风景佳,南翔先一凫。
可言知机早,政尔因鲈鱼。
分襟肺肝热,抚事岁月迂。
归家问瓶锡,生理何必余。
相期衡山南,追步凌忽区。
回首望尧云,中原莽榛芜。
臣岂专爱死,有怀竟不舒。
老谋与壮事,二者惭俱无。
征途无旅馆,当昼喜逢君。羸病仍留客,朝朝扫白云。
一樽岁酒且留欢,三峡黔江去路难。
志士感恩无远近,异时应戴惠文冠。

北郭子,竹林居。酝玉醴,拨浮蛆。味橘露,色鹅雏。春盎盎,想可?。

鱼枕蕉,正阙渠。来问字,傥借书。扫三径,待双鱼。

抛丛脱当乱如挚,总借鸾胶不可黏。梨雪冱䃈人病酒,絮风撩面妾窥帘。

千林如约垂垂尽,一片相先渐渐添。欲托丹青著遗爱,顿无情思笔难拈。

太学声华弱冠驰,青云岐路九霄飞。上前论事龙颜喜,幕下筹边犬吠稀。

壮志相如头碎柱,赤心嵇绍血沾衣。从来圣牍褒忠义,谁为幽魂一发挥。

洛邑通驰道,韩郊在属城。馆将花雨映,潭与竹声清。
贤俊鸾栖棘,宾游马佩衡。愿言随狎鸟,从此濯吾缨。

有树莫容姑恶栖,尔何怨姑犹怒啼。人家有儿亦有妇,不愿使闻如尔妻。

对菊自叹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登会波楼

四围山,会波楼上倚阑干。大明湖铺翠描金间,华鹊中问,爱江心六月寒。荷花绽,十里香风散。被沙头啼鸟,唤醒这梦里微官。

玉香逦花

玉香逦,花中无物比风流。芳姿夺尽人间秀,冰雪堪羞,翠帏中分外幽。开时候,把风月都熏透。神仙在此,何必扬州。

村居

会寻思,过中年便赋去来词。为甚等闲间不肯来城市?只怕俗却新诗。对着这落花村,流水堤,柴门闭柳外山横翠。便有些斜风细雨,也近不得这蒲笠蓑衣。

长天漠漠升虬龙,龙光鳞鳞涵紫空。
黑云忽起瀛海上,白日不照寒郊蓬。
九野茫茫路如织,我自路绝非途穷。
缓商同宫琴同抚,四顾欲驾班麟风。

容易消魂是此州,杜樊川去迹仍留。繁花落地香犹活,翠竹临波影共修。

新水一篙通板渚,湿萤千点隔迷楼。锦帆至竟成何事,潮打雷塘土半丘。

剪妾身上巾,赠郎伤妾神。
郎车不暂停,妾貌宁长春?
青天无停云,沧海无停津。
遣妾空床梦,夜夜随车轮。

篷开猎猎风脚,舵曳瀰瀰浪痕。杜宇飞边蜀道,哀猿啼处荆门。

远红夕照千里,浓绿垂杨几村。已到落帆亭下,客心还怕黄昏。

无相如来示现身,破魔兵众绝纤尘。七星斜映风生处,四海还归旧主人。

出丛林与入丛林,一句当机绝古今。不涉流清到底,九江江水未为深。

去国已多恨,况乃宗将颓。大夫成自放,渔父谩相猜。

白雨沉沙没,清风激浪回。独怜馀诛草,空作楚骚裁。

江边出相送,君去我当返。
徘徊未忍还,孤帆夕阳远。

白雁过,江南破,更无一寸土可坐。自闽入广随寸流,胡尘暗天天亦愁,黄芦霾岸风飕飕。

上有深井山,下有仙女澳,渔舟不往御舟到。风吹御舟力排奡,嗟嗟悲哉谁与告。

谁与告兮悲复悲,逢崖则止会有时,星星之火奚威为。

君不见,青苗行时不敢语,大事已逐黄龙去。又不见,金牌出时不可回,杀气先随白雁来。

舒王生,鄂王死,宋家刑赏乃如此。嗟嗟井澳徒悲尔。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