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人们都说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有看到我的家。
本来就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那重重暮云还来把青山密遮。
注释
落日:太阳落山之地。
望极:望尽,极目远望。
碧山:这里指青山。

赏析

  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写望,但从望的感受上落笔,不具体写望见些什么。诗人远望时正当黄昏,夕阳西坠,他遥望故乡故乡不见,远在天涯。这时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处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见落日,却仍然望不到故乡。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

   诗先以落日处即天涯作衬,使后句望不见故乡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现时却不直说,而是通过两个“天涯”的反复吟咏比较,让人从中体会出来。以落日喻天涯,是从《世说新语·夙惠》中得到启发。《世说新语》载: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与太阳谁远。”明帝起先回答太阳远,因为没见过有人从太阳那儿来。后来又改口说太阳近,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后来人们常用这典故,以天涯太阳比喻远。如唐岑参《忆长安曲》云:“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就是在所忆之处与太阳上做文章。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已恨”句转折巧妙,既承接上句,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度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故乡不可见,不仅因为距离遥远,还因为路途阻隔,所以通出一个“恨”字来。第三句用“已恨”二字领起,无限感慨已在其中。第四句再递进一层,故乡为碧山阻隔,已令人恨恨不已,何况眼下碧山又被暮云遮掩。

  诗用“还被”二字唤起,障碍重重,恨重重。再说,山本可用青、绿形容,用“青”也符合诗的平仄要求,可是诗人却用碧字,大约是因为青、绿较为轻、明,碧较为重、暗,不仅更符合等色苍茫中山的色彩,而且能唤起凝童情绪。而当苍茫的暮色遮掩住碧山,凝重压抑感也就更加强烈。诗至结尾,随着时间的冉冉推移,诗人的视野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的逐步收缩,色调的由明而暗的变化,结构上的层层递进,那乡思也就愈来愈浓郁,以致浓得化不开。

  全诗四句,分四层意思,层层深入,不断推进,把思想感情发挥到极致。中国古代诗词作法,有透过一层、加一倍写法。这种写法,有用在一联中的,如杜甫《夜闻觱篥》云:“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本意写行路难,再加写遍地战争,行路就更难了。又如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也是如此。更多的是用若干句透过一层,如宋徽宗《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写思念故宫,故宫不见,转而梦见,最后连梦中也见不到,把感情的波浪重重推向高涨。李觏的这首诗,也是采用了这一手法。

  这首诗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昨夜楚钟鸣,飞霜下楚城。定知迁客鬓,先向鉴中生。
好笑山翁年纪。不觉七十有四。生日近元宵,占早烧灯欢会。欢会。欢会。坐上人人千岁。

年老逢春春莫猜,老年方自少年回。人情少悦酒不解,天气却寒花未开。

堤外有风斜送柳,墙阴经雨半生苔。去年波水东流去,旧渌奈何新又来。

妙龄秀发,湛灵台一点,天然奇绝。万壑千岩归健笔,扫尽平山风月。雪里疏梅,霜头寒菊,迥与余花别。识人青眼,慨然怜我疏拙。
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握手论文情极处,冰玉一时清洁。扫断尘劳,招呼萧散,满酌金蕉叶。醉乡深处,不知天地空阔。

吾观穹壤间,万变皆有穷。何如顺天道,原始以知终。

清晨揽衣起,絺绤生秋风。雍雍鸣雁来,灼灼酸枣红。

怅焉念所思,悲感集予衷。佳期在何许,瑶草成枯蓬。

伫立望日月,劳心极??。

襄阳松沈未曾乾,十里潇湘五尺宽。樵径不禁苔露滑,渔蓑常带水云寒。

澄澄僧眼连天碧,澹澹蛾眉隔雾看。恐为醉翁当日写,平山堂上雨中观。

扁舟夜唱沧浪曲,朝饭兰皋爨湘竹。垂杨轻拂鲤鱼风,千丈春潭晓未绿。

日暮双双得紫鳞,渔家生计任长贫。豪门绮席银丝脍,愧尔渔郎多苦辛。

万里龙沙一望平。月明芦管作边声。征人何处不关情。

织尽回文俱白锦,落残珠泪伴青灯。断肠脉脉夜寒凝。

祸水无情火伏光,赏真人属老披香。妆成珠赐通宵白,浴罢金酬百饼黄。

宫婢貌难当万乘,玉环心不在三郎。昭阳殿里熊皮席,绿发长迷赤凤裳。

蝼蝈当夜鸣,禽鸟亦晨喧。岂不感芳序,乘时如有言。

鄙人昧达识,沈郁寡所宣。触物惧乖违,噂沓焉得论。

高言谁为倡,欲吐且复吞。庶几服玄默,于道契弥敦。

行行半途中,忽值阴霾起。淫雨经旬馀,大道生泥滓。

我马没其胫,我车濡其轨。岂无小径通,攀缘良可耻。

敛容就道隅,候此风雨止。人生不偶多,长叹将何以。

平地何年生怪石,天教隐者作渔隈。
莫言昔中磻溪事,恐被山灵发笑咍。

白云城郭照通衢,未怕云烟属五湖。万叠暮山屏自展,一江春水练初铺。

输他夫子供吟笔,没个闲人与画图。子晋玉箫声已断,不知笙鹤更来无。

赵信城边万马骄,望云台上月轮高。西征壮士听笳夜,秋雁南飞认斗杓。

犬吠孤村近,人烟障几重。斜门三面水,古屋万年松。

苦菜当春种,香粳趁月舂。无庸惊小队,我已遂归农。

春江一舣舟,斜阳问古渡。过雨陌无尘,支筇任散步。

茅屋三两家,乌犍傍农具。涧水落花浮,吹香不知处。

小立溪桥边,游踪忆前度。行行近寺门,疏钟出烟树。

祝圣绍,续祖灯,
只如祖灯作么生。续不见古者道,
六街钟鼓响咚咚,即处铺金世界中。
昔日曾闻李谪仙,饮酒一斗诗百篇。
感君慨赐无悭吝,贫衲保尝出口涎。

昔岁在东壁,紫气踰苍山。金君初筮晋,赵侯亦开藩。

下有莲幕友,上有师帅贤。浑然和气中,砥柱屹流湍。

使我千里民,赋政两清安。益知天台高,楚波浩无边。

一朝别流泳,先后俱东辕。邦民一何孤,天意一何悭。

舟流安底止,郡政将改弦。嗟我千里民,生意复茫然。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