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天下行同伦,中国本无患。贼臣倡犯上,举世乃好乱。
排满实邪说,不义岂尊汉。斯民既趋利,倒戈复何惮。
能发不能收,瓦解变愈幻。人人怀异志,所务在争纂。
神州遂陆沈,深谷化高岸。名教益扫地,丈夫殊可贱。
伟哉赵茂才,一死定众眩。夷狄犹有君,诸夏竟俱叛。
行天揭日月,顺逆所必辨。薄俗诬大同,相率入焦烂。
纲常彼何罪,小康足为善。老夫虽遗民,未死火在炭。
救民诚吾责,卫道待义战。
最秀中丞句,尤奇苦热篇。开函回白雪,展卷失寒天。
砚石犹堪砾,壶冰岂自坚。蠹鱼冬不蛰,萤火夜应然。
才是洪垆纵,名将汗简传。歌来探綵扇,写罢撤青毡。
藻笔还生色,云笺更杂烟。五言如挟纩,一字解缠绵。
病暍南风后,魂销大雅前。霜台三十载,就日片心悬。
对酒当歌,君休说、麒麟图画。行乐耳、柳枝竹叶,风亭月榭。
满目山川汾水雁,半头霜雪燕台马。问何如、变姓隐吴门,吹箫者。
兰亭褉,香山社。桐江钓,华林射。更平章花案,秤量诗价。
作史漫嗤牛马走,咏怀却喜渔樵话。看孟广、把盏与眉齐,皋桥下。
衰帽西风侧,骤雁声催送,暮城寒色。灯院雨昏,晚花中酒,愁浸肠窄。
倚歌扇高楼,四弦和泪诉掩抑。见数峰、江上碧。想故国云横,几行归尽,又作早秋南旅,有情堪忆。
残夕。檐铃断滴。唤素娥、澹洗铅饰。怕闻邻笛。明朝窥镜,鬓华暗白。
误旧约、青鸾信乖,春梦如过翼。念远客、应惯识。漫岁餐稀逢,重门无字寄得。
恨隔霜榆塞北。
三载停诗事,君至发琴言。酌酒迟君语,明月自东轩。
庭空秋影落,烟液渐无存。沦阴霄气入,初露濯黄昏。
伊我同孤尚,此际可微论。谈心一友足,虚劳满座樽。
日观峰颠置完白,人奇境奇两难得。画之又得罗两峰,叱石驱云致不同。
斯游奚止四十年,我今展图犹眼前。先生精彩固不敝,奋袂盱衡见其概。
今我老惫复坎坷,行吟一室茧缚窝。夜来有梦尚磈磊,倚杖黄山看云海。
呜呼完翁那可再,泰山鬼卒今安在?独立远想成苍茫,情恻语悄何能长。
会当寻君还大荒,收揽魂魄从云将。
问竖曾闻日几回,龙楼深处正徘徊。招贤不藉留侯策,豫教常悬贾谊才。
鹤驭风清调玉烛,蓂阶气盎接蓬莱。微臣更有承华颂,留对君王次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