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古,唐澧阳(今湖南澧县)人,字垂后,(约公元八五三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宣宗大中中前后在世。工文,有诗名。会昌三年,(公元八四三年)举进士第,又中“宏辞”,无意仕途,终身执教,落莫而终。弟李宣远,亦以诗鸣于时,另堂兄弟为晚唐著名诗人李群玉。
万事应教付酒杯,眼看云合又云开。中天月色雨馀好,大海潮声风送来。
人物祗今思故国,江山从古属雄才。飘零剩有乡心在,夜半骑鲸梦渡台。
十年走吴越,万里行幽燕。射策屡不售,剩有空囊悬。
一官落儋耳,渡海轩吟肩。官卑人自高,学正斋乃偏。
炎天不飞雪,寒在先生毡。松醪酌椰瓢,持以酹三贤。
此时诗益佳,骨格殊苍然。岂惟吟土风,民瘼尤拳拳。
平生稷契怀,自信穷益坚。曰归曾几时,世界屡变迁。
颇闻炎海中,奇甸垂蛟涎。灶鼍不可梁,欲济何能前?
故山久栖迟,将老诗人间。一卷聊自娱,堂堂惜流年。
手热海南沉,烟结郁不宣。
云黯黯兮郁愁结,雷隐隐兮哀怨绝。雨潸潸兮血泪下,水泠泠兮悲声咽。
鸟乱啼兮怜人苦,花零落兮谁是主。欲入深兮无永穴,欲高飞兮无翰羽。
扪胸问心心转迷,仰面呼天天不语。混宇宙兮不分,蔼烟雾兮氤氲。
西风起兮天霁,挂远树兮夕曛。聚还散兮暮云平,晦复明兮日初晴。
何时回怒兮天王圣明。
四桥柳色。又曲波怨送,西泠残篴。记傍玉楼,拂镜花枝手亲折。
无奈红销翠减,重题入、江郎閒笔。回梦里、误了流莺,歌酒换离席。
倾国。恨寂寂。念去后枕函,泪粉还积。凤弦代泣。解诉飘零更谁忆。
惟有孀娥冷伴,曾印遍、吴天愁碧。认载雪,湖上路、欲归未得。
回舟武昌郭,暂往樊水上。樊水何清冷,樊山亦孤壮。
寿藤验百岁,乔木过十丈。绝俗殊崎岖,攀缘幸可傍。
林端见渔舍,户牖相背向。鸡犬鸣云中,神仙岂殊状。
昔闻元次山,于焉寄荒浪。邻里俱已非,陵谷平得丧。
茅茨固微物,芜灭不可访。向乏数卷书,终随众人葬。
清时易直道,末俗摈高尚。陈迹成渺茫,孤吟屡惆怅。
清时作宦得閒游,更喜祗园景物幽。山色连云迷晓径,松声绕涧杂寒流。
层台回首诸天近,半日凭栏百念休。薄暮归来心更乐,离离禾黍万家秋。
良平不武勃无文,名世当朝作庆云。词苑旧传羽猎赋,国威重见背嵬军。
苍凉战史寻龙血,熠爚兵符切玉纹。薄海归心元老在,从容巾扇靖纷纭。
上兵应自伐谋先,笑睨邻王左右贤。真见老罴横卧道,肯教虏马近窥边。
北门管钥防秋地,西汉楼船肄武年。但使执戈同卫国,不须计亩策屯田。
临流立马晓尘清,玉帐无声画角鸣。八阵风云随手变,九霄日月照心明。
禁中有语询颇牧,天上何时洗甲兵。橐笔从军老王粲,辕门尚听鼓茄声。
今也何时,一之日、土膏坟涨。还自喜、禾登麦茁,田园无恙。
社肉分从里宰后,蛮歌剧踞村儿上。论功名、甘付与他人,从天饷。
鼓一叶,溪边漾。制一曲,人前唱。任蚁争穴徙,蜂争花酿。
稚子自驱南亩犊,老人且策东篱杖。倩谁留、林下一人看,闲闲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