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九龄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末进士。入宋,又中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进士第三名。一说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进士(《瀛奎律髓》卷四八)。尝为蓬州蓬池令(《舆地纪胜》卷一八八)。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与卢多逊、扈蒙等同修《五代史》。李九龄生活在唐宋之交,因社会动荡,一生抱负难以伸展。著有《李九龄诗》一卷,皆七言绝句。《全唐诗》录存二十三首。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归近溪桥东复东,蓼花迎路舞西风。草深一鸟忽飞起,侬不觉它它觉侬。
君莫歌九章,歌以伤我心。微言破寥寂,重以离别吟。
别离悲尚浅,言微感逾深。瓦缶易谐俗,谁辩黄钟音?
潇洒临霜夕,清居守决曹。严城吹角罢,隔垄听猿号。
警卒持更切,呼囚报钥牢。讼庭澄一水,尘事戢千毛。
檐阒蚊雷绝,池虚蛙吹逃。逍遥静襟虑,抖擞敞袛裯。
树木彫零尽,星辰气燄豪。月微棕影薄,风急雁声高。
忆昔随群学,当时髧二髦。读书图皦皦,感古动忉忉。
意趣青云近,煇光白玉韬。百钱宁问卜,一钓冀连鳌。
直谅谋相与,回邪欲尽鏖。自期非干蛊,幸遇岂屯膏。
翻愧彫文陋,难逢异数褒。葳蕤从末宦,淟涊著青袍。
敛翅鹰栖臂,垂头骥伏槽。安能枉寻尺,犹得饱藜蒿。
但恃心如砥,那矜目察毫。穷通任甄治,险恶远波涛。
养浩虽潜孟,折腰诚愧陶。常咍强蛇足,敢叹抑牛刀。
衮衮途泥里,悠悠日月慆。居然成俗态,何足谓贤劳。
贫贱非无赖,清平况夙遭。边隅虚障候,弓矢载鞬櫜。
途易家音数,官閒坐食叨。人皆讥野僻,我独固持操。
寂寞几尘甑,包并或餔糟。趋时聊勉勉,乐道每嚣嚣。
肺腑兹尤慰,朋从义不謟。相逢甚优渥,得兴且游遨。
胜赏当随地,秋郊况附壕。山溪正堪屐,溪曲尚容舠。
莫计空清俸,须令贳浊醪。菊香分嚼蕊,蟹美共持螯。
谈席争挥麈,诗坛让拥旄。纵横新义论,嗣绝旧风骚。
气锐千戈立,辞抽万茧缫。功名休挂齿,志业本夔皋。
洪井登龙记昔年,祇今太末又行缠。馀波所及盖多矣,一夜水高溪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