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软寒轻,暗香飘、扑面无限清楚。乍淡乍浓,应想前村,定是早梅初吐。
马儿行过坡儿下,危桥外、竹梢疏处。半斜露。花花蕊蕊,灿然满树。
一晌看花凝伫。因念我西园,玉英真素。最是系心,婉娩精神,伴得水云仙侣。
断肠没奈人千里,无计向、钗头频觑。泪如雨。那堪又还日暮。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玉梅三九,尚恹恹娇困。疏了缃奁木瓜粉。倚熏笼,微暖药碗浓香,应未减,较贴量茶风韵。
起来呼半臂,拥鼻沈吟,雪意垂垂几时准。闲煞画眉人,浅惜轻怜,写多少,无题诗本。
且莫任、双鬟拓纱窗,禁不住,黄昏峭寒一陈。
山腰抱佛刹,十里望家园。亦有野人居,层崖映柴门。
昔我东岩君,曾此避尘喧。林泉留杖屦,岁月归琴尊。
翁今为飞仙,过眼几寒暄。苍苍池上柳,青衫见诸孙。
疏灯照茅屋,新月入颓垣。依依览陈迹,恻怆不能言。
女郎宛转歌,轻舟棹碧波。打动明珠碎,团团落青荷。
传家清白有渊源,百卷残书拥一轩。论少绝交讥到溉,世无知己叹虞翻。
英雄埋没归黄土,壮士萧条掩席门。万事无如杯酒好,桔槔亭畔自锄园。
洛阳年少吴公荐,绛灌当时老不如。流涕痛哭出长策,措世治安良有馀。
南台御史书初下,西涧先生席正虚。尔祖郎官白首叹,诸孙卿相黑头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