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德波千顷,清风偃俊躔。两朝隆柱石,四海入陶甄。
致主唐虞上,齐名房杜前。期颐悭上寿,底处问苍天。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高阁尚岿然,背江城、俯瞰东流朝暮。双桨溯波来,登临好、襟带风烟无数。
断霞缥缈,孤飞犹是当年鹜。潭影悠悠浑不定,送尽几番歌舞。
最怜词客消沉,有残碑剥落,半欹古础。胜地走戈铤,帆樯集、乍息一天鼙鼓。
倚栏呼酒,黄昏还听涛声怒。归去蓬窗明月上,照我醉眠南浦。
袿领低分,襦襟松解,芗泽微微。有阿婆怜重,麝檀幼啖,郎君情泥,辅体交靡。
文扣都弛,红纱不隔,贴向人怀选梦宜。相思结,问贮来多少,中款无疑。
仙娥宝袜尤奇。试束与欢身疾顿离。况酥融脂凝,寒堪暖手,花嬉玉乐,席号香肌。
菽乳微扪,蕙心同捧,玉燕曾教梦里携。莲花带,偶赤珠夜系,争讶朝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