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诗赞美牡丹花的仙气神韵。前二句说明牡丹人人爱。 “好物华”就是好景色,城里的好景色让牡丹花占据并垄断了,谁人不喜欢,从人们的普遍爱好和崇尚着笔,直截了当。表面是提问,实是表明牡丹人人皆爱,“占断城中好物华”一句,即是对提问的回答。暮春时节,群芳凋谢,牡丹独开,享尽春光,占断万物之风光,无怪人称牡丹是“国色天香”。
“疑是洛川神女作”,以虚拟之笔,将牡丹与传说中的美女洛神比类,曹植《洛神赋》描绘洛川神女是:“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飙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此诗结句“千娇万态破朝霞”,即取意于《洛神赋》,将牡丹之形、态、色以一“破”字托出。洛神是“皎若太阳升朝霞”,而牡丹是“千娇万态破朝霞”,犹言牡丹花放射着洛神的灵气,干姣百媚、千姿百态,神女般地钻出,犹如朝霞样的神奇。 “破”字形象,有种活灵活现的态势。诗人以洛神喻牡丹,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见诗人是用了加倍衬托的艺术手法,其诗法之精妙,自不待言。
徐凝,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天上春先遍,世间人未知。黄金装柳蕊,红密点花枝。
昭穆成行胜聚居,慎终追远意何如?徵题编作山庄集,便抵伊川说葬书。
黄花萧瑟雨中寒,摇落东林木叶丹。不是故人能载酒,祗今秋色好谁看。
身著宫袍拜玉旒,东风二月别皇州。玉堂学士于今盛,一颗明珠不暗投。
愁霖何富晴,怪雪忽已积。狂飞九月晦,无乃太急迫。
宁当大庭贺,终作虚檐滴。不知堆为盐,但未大于席。
为祥或为灾,众口纷籍籍。已闻半月前,何论一日隔。
愁吟欲附火,块坐惟面壁。得无袁安僵,除是张华识。
饱食亦已多,敢恨斋房寂。
几簇芳根遍小台,自呼童子看浇培。沅江回首深如许,纵有清香亦自衰。
治剧君能佚,居闲我更慵。自惟降藻丽,不解断舂容。
寡和知高唱,深情见古风。静吟梁甫意,真似卧隆中。
郁孤台前江水深,绣衣驰传千黄金。翻然按剑起同列,如见咫尺天威临。
郡中新参全太守,捕起龙蛇恒赤手。从容杯酒示先机,谈笑拾之如拉朽。
五年群盗糜东南,百城黩货春梦酣。堂堂宪府卿相列,讵意僚属藏奸贪。
送官樯连锁昼寂,夹道传呼记来日。君恩可负天可欺,投畀北荒豺不食。
浊河一滴玷济流,共器那得仝薰莸。当官而行义所激,此举庶减台端羞。
小儒初心思许国,万事无成头已白。笺天愿赐秋风高,吹送霜威遍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