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邠(754—815),字处仁,清河武城人。祖佶,父陲,官卑。邠少举进士,又登贤良方正科。贞元中授渭南尉。迁拾遗、补阙。常疏论裴延龄,为时所知。以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至中书舍人,凡七年。又权知吏部选事。明年,为礼部侍郎,转吏部侍郎,赐以金紫。邠温裕沉密,尤敦清俭。上亦器重之。裴垍将引为相,病难于承答,事竟寝。兄弟同时奉朝请者四人,颇以孝敬怡睦闻。后改太常卿,知吏部尚书铨事。故事,太常卿初上,大阅《四部乐》于署,观者纵焉。邠自私第去帽,亲导母舆,公卿逢者回骑避之,衢路以为荣。居母忧,岁余卒,元和十年三月也,时年六十二。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简。
老来窗几漫尘埃,谁与潘郎点漆煤。一字法门书不得,又撩风月作诗媒。
三益得岂易,一游营亦难。地偏如避俗,春早自排寒。
霖潦逢初霁,年华念欲单。支筇卜遐眺,挈榼展清欢。
茶坞千家密,梅林十里宽。幽寻穷窈窕,危陟遍巑岏。
有地堪肥遁,幽人卜考槃。后前罗峻岭,左右绕惊澜。
西望双藤老,南瞻巨石盘。千章丛古木,九畹秀崇兰。
手板看苍翠,军持上激湍。醉乡因蚁酎,水厄为龙团。
晚景云低树,归途雨压冠。明惊烽火逼,小艇起前滩。
世人斗丰不斗槁,瘦而能立胜肥倒。世人相喜不相愁,浊快岂若清烦恼。
寒花遒逸花典刑,不与天乔论繁早。艮株虬曲干横斜,总令无花格也好。
山茶肥腻鸾腮红,蒲柳轻微娼黛扫。孤清妁月婢春云,白石苍崖相对老。
只将黄发领芳菲,忍令高姿伴花草。山中夜逢萼绿华,骑著么凤上青昊。
自愧迂儒厌俗荤,每游香室藉思熏。别来常似一臂失,话久宁容六耳闻。
人去忽惊函谷履,锡飞无复海东云。怜君铸佛经千亿,欲借余铜一铸君。
忽听使人惊,空山迸一声。能令草树里,齐作秋虫鸣。
暂与松风远,还同石涧清。曲终人欲散,纤月照南楹。
九月九日兮,登高何为。古有此语兮,吾未暇论其是非。
菊花黄兮茱萸紫,二花此时还斗开。花满握兮酒满杯,人人欲上高楼台。
我与世人虽异好,此时亦难平襟怀。因思雕虫篆刻事,此文乃是儒之灾。
如今此灾亦可避,不辞万里登崔嵬。其如此物避不得,但恐积蠹伤良才。
是以天下美璞少,甚于矛戟戕琼瑰。纵有美璞直万镒,埋之尘土何由来。
圣朝有意去灾害,愿将此物为渠魁。
烟岚染秋黛,潺潺径大空。平畴藉光及,比屋饶千钟。
寒江细雨春帆没,客子单衣中夜发。腰间长佩双飞龙,怀里时泻千明月。
翩翩结束向营州,虎视龙骧燕颔侯。去日草齐扬子岸,归时花满凤凰楼。
楼头锦瑟相晚暮,岸上芳尘杂花雾。万里征人不忍看,到处春心迷去住。
公子爱客锦驼羹,新诗独傲沧洲情。有时访余三径曲,高下溪梅百遍行。
行去行来观不足,趁步飞香坐我屋。真率了无宾主意,感激清风动潭竹。
我今老逐众人休,君欲东之辽海头。辽海瀰漫不可极,幼安皂帽空悠悠。
悠悠世事同一指,绝塞偷生牖下死。高叫阊阖终无情,不复关君门户事。
仰视黄鹄摩天飞,十里五里自徘徊。口欲衔雏不能语,垂翅错莫无东西。
英雄失路时则有,青山白云落吾手。出门所向独有身,肯令生平此言负。
自古营东海水多,刀镮夜夜映金波。中有双鱼传素书,送君南浦伤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