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纤路泥尤滑,柴门扫不开。子猷返棹后,不见有船来。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梵语华言译不成,玉几重新添注解。
字义炳然,无人领解。赖有同风知,点头道奇怪。彷彷佛佛,一似东山瓦鼓歌。
腔调宛同,声无高下。彭八剌拶,未在未在。
玉皇殿阁微凉,看公重试薰风手。高门画戟,桐阴阁道,青青如旧。
兰佩空芳,蛾眉谁妒,无言搔首。甚年年却有,呼韩塞上,人争问、公安否。
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依然盛事,貂蝉前后,凤麟飞走。
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待从公,痛饮八千馀岁,伴庄椿寿。
城头北望晚山逢,久对悠然净俗胸。泉石情因深色见,烟霞癖与素心封。
积云每见堆双洞,新月时来照一峰。十里幽光难可即,千秋苍质自为容。
鸟道萦纡入剑门,谪居惟汝独怜恩。锁天烟黑疑无地,隔树人言知有村。
听雨不生烟草梦,看云应断故乡魂。平安日问南归雁,三峡清秋依晓猿。
凉风吹暑豁烦歊,上马迎风趁早朝。宿雾欲开星月澹,隐然双阙在层霄。
雍士多离民,荆民怀怨情。二凶不量德,构难称其兵。
王人衔朝命,正辞纠不庭。上宰宣九伐,万里举长旌。
楼船掩江濆,驷介飞重英。归德戒后夫,贾勇尚先鸣。
逆徒既不济,愚智亦相倾。霜锋未及染,鄢郢忽已清。
西川无潜鳞,北渚有奔鲸。凌威致天府,一战夷三城。
江汉被美化,宇宙歌太平。惟我东郡民,曾是深推诚。
历历关西痛,言之不忍详。因君来歙浦,触我忆枞阳。
语少衣多涕,愁深夜更长。遗书谁护惜,终古此牵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