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一夜武夷三尺雪,岩壑无声闻竹折。云峰烟岫望都迷,玉树瑶林寒更发。
山中道士毛骨奇,劝我留宿山前斋。轻装冒雪非得已,仙赏更待他年来。
半晴半雨,酿成梅溽。无位真人,口生白醭。玄谈发渊默之雷,妙应答传声之谷。
花簇簇,锦簇簇,听不足,玩不足。哑,六六依前三十六。
鸾吟凤叫下人寰,绝顶题名振笔还。樵客忽传仙墨满,禁中才子昨游山。
料峭风痕,微茫雪意,嫩晴天气春曙。水曲环花,舟轻泛叶,棹入空明深处。
枝北枝南路,一半与、秋芦分住。敧斜淡墨吴笺,冷香飞上诗句。
回首钿车曾驻,记寒碧西湖,压波千树。皴玉肌肤,梦云身世,偷眼翠禽无语。
横竹吹来未,怕仙佩,缟衣飞去。待过芳期。绿荫愁听疏雨。
碧殿朱门地不寒,楚山蕲水足游观。尊开醴酒时应醉,馔出江鱼日可餐。
作赋岂劳伤贾谊,献书休拟学严安。草亭身世羲皇上,一榻清风竹万竿。
幼卿初凿琅琊溪,忆当大历六年时。欧阳今疏幽谷泉,复在庆历之六年。
两公相望今百载,中间游客常比肩。山神爱惜第一境,邂逅知者方流传。
乃知胜事未有尽,可怜岁月犹依然。穿云斸苔色澄澈,宝镜霜刃光蜎蜒。
岩前滥觞如可鉴,山下积石还成川。如公好事诚难得,推公此心人莫识。
且如泉源在污泥,谁道汲引非人力。作诗刻石歌泉池,欲问何似阳冰题。
雄城控华甸,杰阁临芳洲。飞甍起千仞,曲阑围四周。
丹碧何辉煌,文采射斗牛。帝子去不返,俯仰经几秋。
江黑帘雨捲,山青栋云收。孤舟天际来,扬帆在中流。
狂飙薄暮起,坐觉增烦忧。何当扫重翳,白日耀神州。
开图发长叹,天地一浮沤。
示我当筵两忽雷,刘郎古意抱琼瑰。摩挲别动兴亡感,曾奏唐宫法曲来。
分司君复到梅关,我昨岭南归路漫。六十重临江浙去,一杯难尽渭城欢。
闾阎土俗须明告,屏翰勋劳愧素餐。缅想矩庵天上至,比邻风月赏春盘。
救荒如救灾,祸比燃眉蹙。杯水投车薪,燎原势难扑。
叹息此时情,鸟焚巢已覆。告急书交驰,请帑派施谷。
连月风怒号,滔天浪不伏。劳公百战身,悬民千里目。
愁无山鞠穷,疾奈河鱼腹。藜藿杂秕糠,终餐不一掬。
哀肠日九回,何处求半菽。见公如得父,幸免填沟渎。
去时编户口,稽查费往复。积困苏难迟,倒悬解宜速。
我亦翳桑人,不食黔敖粥。爱倩饥何妨,长歌以当哭。
安得劝发棠,加宾一万斛。康济大臣心,补助生民福。
会看达九重,褒嘉锡命服。
